【精选】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5篇(第4页)
本文共计3221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三、贴近生活,开展物理教学
物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性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运用性的学科.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冰雪融化、水蒸气蒸腾、午后降雨等现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识进行解答.而我们经常见到的飞船升天等重大的事件中也运用了很多的物理知识.由此可知,物理这门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这是物理这门学科的特性,也是做好物理这门学科教学工作的一大切入点.所以,教师应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物理教学.例如,在讲“折射”时,教师可以借助筷子放在水中看起来就像折断了一样;在讲“浮力”时,教师可以借助西瓜放在水里经常处于一种悬浮状态;等等.通过这些内容的呈现和展示,可以让学生从心理上更加贴近物理知识,也能够更加有效地拉近学生与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可以使物理教学更加生活化、趣味化,从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4
摘要:探究教学是基于问题的研究活动,它依赖于寓含问题的情景的合理创设,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基于问题,最终探究出相关的规律和结论。本文着重于介绍创设探究型问题情景,谈谈如何合理地创设探究型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热情,顺利地开展探究教学。
关键词:探究教学;问题情景;创设;激发
一、问题的提出
在新的课程理念中,大力推行探究教学,正是让学生以基于物理事件或物理问题的探究活动,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提出假设和猜想,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证实假设,得到规律。问题既是科学探究的起点,也是连接探究活动各个要素的主线。有了问题,才会为试图回答问题建立假说,进而才会去制定方案,收集有关证据去检验假说。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创设探究性问题情景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运用:
二、如何创设探究型问题情景
创设探究型问题情景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由教师创设一个物理真实情景,设置一个个、一组组彼此相关的、循序渐进的探究性问题,或诱发个别学生提出相应问题,引起大家关注,并加以利用,引发学生进行探究。这些问题情景,可以引发出实验方案的改进设计或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探究。
教师要认真分析研究教学内容,精选基本教材。创设探究情景,要打破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区别;动脑与动手的人为分离。让学生领悟科学知识是经由对问题的探究过程而形成基本的科学概念,使学生树立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时常常会受一些前概念的干扰,如认为浮力大小与物体重力、物体的密度、物体浸没在液体里的深度、物体的体积等因素有关,从而影响了后续学习。为此,笔者在“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之前,插入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探究教学片段。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呈现情景:一艘满载货物的货轮在大海中航行(投影)。设疑点拨:海水对这艘满载的货轮的浮力有多大?显然用前面所学的弹簧秤称重法是无法解决的。该用什么方法解决呢?这就需要研究和浮力大小有关的因素,即把解决轮船所受浮力大小的题材转化为研究和浮力大小有关因素的题材。
(二)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猜想或假设。
学生针对问题在四人小组中展开讨论,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测,这时教师可适当引导,排除一些偏差较大的猜测(如气压、温度会影响浮力大小),最后汇总为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密度、物体的重力、物体浸没在液体里的深度、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等因素有关。
(三)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教师再次提问: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上述的猜想是否正确?
教师可提示学生采用以前用过的变量控制法设计探究实验的方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本小组的猜测讨论详细的实验方案,并在实验报告上填写所需的实验器材和合理的实验步骤,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完成方案的设计。由小组代表上台交流介绍本小组的实验方案,全体师生参与可行性认定后,产生四个探究实验方案,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