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初等教育的论文15篇(第2页)

本文共计4715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四)教师结构失衡

  现在,我国的农村小学教师结构不平衡,问题很严重,有下面几点:

  1.学科结构不合理。有些学科教师的人数远远超过了应有人数,举例来说有数学、语文;但是,在我国的偏远地区英语教师相当稀缺,双语教师更是少之又少。特别是乡镇以下的农村英语教师的数量更是不到教师总人数的十分之一。

  2.职称结构失衡。在我国农村的小学不但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而且教师的职称结构失衡。在小学教师中能力高的教师极少,高级教师的比例远远少于城市中高级教师的比例。

  3.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失衡。农村教师大部分都是“民转公”或者是“代转公”。他们基本上只有初中学历,并没有受到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上岗后没有进行职业进修和培训。这样就造成了教师的学历和自身的知识结构不协调的后果。

  4.年龄结构不合理,知识观念落后。

  (五)继续教育不足

  一是农村教师严重缺失,每位教师自身都肩负着十分繁重的教学任务,教师根本没有时间来进行课外的学习和自身的深造;二是农村小学自身的教育经费就不足,教师的培训、进修都是靠自费解决,我们知道农村教师的工资很低,培训费用又很高。因此,根本没有用来继续学习的资金,教师就丧失了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

  二、农村初等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补充教师队伍,清退不合格教师

  如上所说,我国很多地方严重缺少教师。比如在我国很多的偏远地区,西部农村地区和少数民聚集的地方,需要国家及时解决这种局面,增加教师人数,对于业务水平不高的教师合理处置。将年轻有为,知识量充足,教学能力各方面都比较强的年轻血液注入到教师的队伍中,形成周期性更替的情景。我国这两年实行的支教政策就是很好的例子,能够充分的发挥年轻人对于教育事业的热情,為我国教育事业奉献的情怀,还能够缓解农村等偏远地区教师数量不足等情况。年轻人是干劲十足的,具有饱满热情,心中充满激情与梦想的一个群体。他们不拘泥与现实常规,对于教学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敢于创新尝试,他们的加入必定会对我国的教育事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改善教师结构

  农村小学经常出现“教非所学”的现象,这就是教师的学科结构不合理而引起的。农村教师在学科的分配上比如美术,音乐等偏向艺术特别是偏向技术和知识储备方面要求高的学科,应该严格把握教师招聘的制度。重重筛选,录用知识储备高,专业化的老师来任教。

  1.优化年龄结构。2.优化教师职称结构。3.优化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

  (三)提高教师生活质量

  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使年轻的、学识渊博的、有经验的教师愿意来到农村工作,能够使教师拥有安心在农村工作的信心,乐意在农村工作的热情。

  如今我国面临着艰难的就业形势,在20xx年我国的大学生数量将达到785万,大学生数量正在逐年上升,而就业情况不尽人意,学生毕业将面临失业。因此,国家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提高教师待遇,予以大学生更多的到偏远地区支教,到农村地区任教的政策。以在农村支教的时间长短为依据,实行梯度工资制度,对于工作超过十年的可以予以津贴等待遇。大学生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是与时俱进的有知识的人群,对于小学的教学还是绰绰有余的。国家对农村小学教师的重视度的提高,决定了农村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有所提升,会让许多优秀的教师能够有信心在我国农村小学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小学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接受学校教育的开端,不断完善农村小学教育,特别是农村小学的教师配备问题,有利于不断推进农村初等学校的建设,以至于整个农村的教育问题。

  结语

  目前,我国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在经济方面,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是有待提高的。政治方面,社会各项制度还是要不断的完善。文化方面,还需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从而为我国农村的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政治、经济保障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瑞武.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现状简析[J].继续教育研究,20xx(4):37-3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