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论文【集锦15篇】(第14页)
本文共计4526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1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1.促进职校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年龄段多为15~18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是:思维敏锐,热情豪爽,但容易激奋,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表现的欲望较强。他们多数有爱唱、爱跳的本性,非常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张扬、宣泄和倾诉他们的热情和困惑。音乐教育作为有效的载体,可以通过各种模式,如在课堂上的音乐教学、舞台上的艺术表演以及音乐的社团活动等让他们尽情地宣泄,尽情地释放,尽情地彰显个人的魅力,使他们青春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得到最大的满足,从而达到心理健康的状态。 "
2.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音乐教学,主要以优美的旋律,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奋发,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因此,音乐教育多数思想性不明显。但是,如果我们把它与有关事物相联系就可能产生一定的思想性,并可能派生出新的意义。在职校三年中,学生们正是处在个性形成、思想逐渐成熟的重要阶段,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净化他们精神世界,是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我们知道,音乐作品的内容广泛,有表现重大社会题材的、有反映风俗习惯的,有描绘自然风光的,也有抒发人们的生活感受和各种思想感情的,作者从普通的生活景致中表达出高雅的审美情趣。当我们的学生通过学习这些中外音乐作品时,他们精神世界会在音乐所要表现的思想内容中畅游,比如,在唱《红旗飘飘》、《国家》、《北京欢迎您》、《长江之歌》等歌曲时,在他们心中会涌动起对国家自豪感和爱国心,在欣赏《梁祝》、《春节序曲》和《蓝色多瑙河》等作品时,他们的心灵不仅为中国的优秀民族音乐的魅力而骄傲,而且也会被外国民族音乐的多彩而称奇,从每一个音乐作品创作的背景中,他们又可以了解和讨论各个国家的文化、政治,一些历史事件,一些社会问题,等等,这些无疑使他们的视野得到了拓展,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3.增强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心
前面我也谈到,职校的多数学生来至偏远的农村,视野不够开阔,自卑心理较重,在参加学校或班级的各种学习、文娱活动时,多数人不敢表现自己,或有些学生想表现而又不会表现。这些种种现状,无疑会影响到他们的校园生活质量,长此下去,对职业生涯发展会有一定的影响。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心,在音乐教育中的“音乐表演”就是最能锻炼人的方式。因为它不仅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如音乐欣赏课上让学生们跟随音乐进行音乐形象的表演或在歌唱课上让他们每一个人大声地表演唱;同时还可以让他们通过参加学校的或专业部的音乐社团活动,如合唱队、乐队或吉它小组,通过平时的训练让他们掌握歌唱或演奏的技巧,训练、指导他们的台风,然后,再参加各种比赛。经过各种形式音乐表演的平台展示,学生们的心理素质会得到很大的锻炼,表现力和自信心自然就会大大增强。
此外,教师还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对形象的感受、想象与思考,认识乐曲的艺术美,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在美的感受中受到教育,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观点,从而不断提高欣赏水平。在音乐欣赏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与别人进行交流与沟通也会更加容易,个人的自信心也就随之同步提高。
三、受过良好音乐教育的学生事业更顺利
音乐可以通过旋律、节奏和声音的美,让人心旷神怡,精神振奋,并可以激起人内心的美好情感和丰富的想象。音乐教育在开发学生智力发展中起着突出作用。根据科学研究,人脑的左半球分管抽象思维,右半球分管形象思维,许多复杂的精神活动是由大脑两半球协同完成的。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一般多用左脑思维,而音乐课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音乐课的任务正是培养学生的记忆、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能力,特别是想像能力。只有正确的想像,才有正确的感知,也才能形成积极的形象思维,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概念的东西形象化,进而是逻辑思维的发展。这样也就有利于多方面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人脑的潜力。
职业技术学校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每年都能为国家输送大量实用型人才,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我们的中职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学校应除了对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狠下功夫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