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论文【集锦15篇】(第13页)
本文共计4526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1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然而,非艺术类的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教育得不到重视,音乐教育没能真正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如何改变这一状态,使音乐教育回归本位,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一、中职学校的教育发展需要音乐教育
1.音乐教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爱国主义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它内容多、范围广,牵涉到情感、行为、礼仪等各个方面,因此,在教学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学中往往让人感到无从入手。其实尝试在音乐课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中职教育的实施基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的重任。培养出合格的中职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始终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然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业成绩多为中等偏下水平,家庭也比较贫困,且多数学生来自偏远的农村。在弱势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对自己的前途自信心不足,对职校生活和学习热情不高,少数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要把这些这些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当务之急。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它总是以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存在,使人易于接受。同时,它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也可以使受教育者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完善精神人格,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在音乐教材中,音乐教育学生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有民族的自豪感、有远大理想和奋斗的目标、传承革命的传统,以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而且,音乐教学还通过许多生动的音乐形象,让学生们在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使学生在享受“美育”的同时,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也得以发展。因此,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是显而易见的。利用音乐课的特有形式和教材的特点,从小、从实、从远入手。所谓从小就是从小的方面抓起。人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觉悟、情感和意念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中经过一定时间培养、体验、训练和熏陶逐渐形成的。所谓从实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学生可塑性都很强,容易接受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只要我们充分掌握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形象地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于教学之中,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2.帮助学生培养良好集体行为习惯
在音乐教学中,能表现行为活动的内容莫过于合唱队等集体性的声乐练习了。集体性的声乐练习统一性强,动作一致规范,举手投足都给人们留下整齐划一、振奋的印象,这既能帮助学生振奋精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能使学生受到教育,对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以我校为例,大家都知道,《校歌》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校园精神和学校特色的集中体现。为了让新到校的学生更好地了解学校,学唱《校歌》就是我校新生教育的一个环节,优美、激情的旋律、展现学校发展壮大、师生勇于开拓拼搏的精神的歌词,让学生在演唱时,以一种愉悦的心情把学校的教育溶入到他们的心灵。每年的文化技能节活动中,我们还会举行一场全校性的“红歌比赛”,旨在通过全体学生演唱革命歌曲,让学生们不忘历史,我校的“铜管乐队”和“合唱队”学生的表现,也是学校亮丽的风景线,队员们刻苦训练和每次精彩的表演,不仅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艺术修养,同时锻炼他们的意志。在第二课堂开设《音乐》课,使校园总是充满歌声和欢笑……在这些潜移默化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我校的校风、学风风气正,学生精神焕发、朝气蓬勃。
音乐教育是以其独特的“寓教于乐”教育形式,在素质教育中能够发挥它的优势,运用得当,对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培养爱国主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将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二、音乐教育帮助职校生提高综合素质
黑格尔曾说过:音乐是精神,是灵魂,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载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