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财务管理 > 正文

【优选】内部控制审计经典论文(第16页)

本文共计5102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要点四是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方法,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要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监督评价,因此,必须要形成有效的监督与评价体系,对医院内部各部门的风险等级进行明确划分,明确评价内容。具体评价内容包括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制度建设、岗位设置与管理、权限控制、计划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应急机制等,把等级与内容相结合。

  三、结语

  风险导向审计在医院内部控制中的应用需要在提高风险管理意识的同时完善内部控制系统,需要在对医院的特点进行分析后,建立起对医院风险的动态监控,需要成立专门机构对医院风险进行分析、识别,这个过程需要全体职工的参与,这样才能使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控制中更好运用。

内部控制审计经典论文8

  一、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现状分析

  (一)机构设置不规范

  独立性是确保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客观公正开展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所在。当前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规范,内审机构和财务部门的权责不明确,部分企业甚至并未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缺少专门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由于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内审工作的独立性,如果不能够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审计质量自然无法提升。

  (二)质量控制标准不明确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是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控制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企业审计工作规范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的内部审计规范体系建设稍显滞后,往往都是注重内审法律、准则以及职业道德的规范,忽略了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从而导致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标准不明确,质量控制没有明确的执行规范,导致内审工作质量降低。

  (三)质量控制手段不健全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通常来说包含了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考核、内部审计追责机制等,但是国内很多企业往往都存在下面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制度建设有待加强,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内审制度但是却并未将其贯彻落实;二是分级督导复核机制的空白,或者督导复核职责不清;三是内部审计考核并未按照相关规范执行;四是内部审计工作追责不到位,导致责任主体不清晰,责任划分不明确,很多时候出现了无法追责的情况。

  (四)审计方法相对落后

  内部审计工作方法依旧采取账目基础审计法,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往往忽略了内部审计的风险因素,更不用说风险基础审计模式的应用。抽样技术的应用往往是依靠内部审计人员的主观经验,统计抽样技术应用比较欠缺,也没有对审计方法进行总结和研究。另外,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化程度有待提升。

  二、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

  (一)建立内部审计组织保障机制

  在美国安然公司、世通公司出现重大财务丑闻之后,美国政府先后颁布了《20xx年公司与审计义务、责任及透明度法案》、《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等法案,这些法案中都要求企业组织审计委员会以及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而这便为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完善以及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目前我国通过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建立了内部审计组织保障机制,确保内部审计部门能够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这一模式保障了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出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提升内内部审计质量。

  (二)建立内部审计人员保障机制

  进一步增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做好内审队伍建设工作,能够有效的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第一,可以建立完善内审人员职业准入制度以及从业资格制度,对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必须要严格把关,要求他们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资格,保证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符合企业内审工作的实际需求;第二,必须建立内部审计人员职业教育制度,帮助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结合企业内审工作的需求,系统的开展各类培训活动;第三,必须建立完善内部审计人员激励机制,定期对其展开考核评价,结合考评结果给予一定的奖惩,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与其薪酬福利挂钩。

  (三)建立内部审计手段保障机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