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内部控制审计经典论文(第14页)
本文共计5102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1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3. 规范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中小企业要提高内部审计质量,首先要规范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是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关键。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独立的内部审计委员会,则不易受企业相关人员的影响,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权威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中小企业在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时,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内部审计机构尽量保持独立,让内部审计机构在人员、经费和工作开展等方面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不受管理层、其他组织或个人的干预和影响,进而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
其次,要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规范化管理。所谓规范化管理,就是内部审计机构本身要受到企业相关的规章制度的约束。所以,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要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就应该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从企业内部审计目标、职责和权限等方面制定适合本企业需求的内部审计规则制度。通过设立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不仅规范了内部审计组织机构,还明确了内部审计的责任,从而使内部审计机构更加规范化。只有规范的审计机构和组织,才是提升审计质量的保障和途径。
4. 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对审计质量保证起着关键性作用。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审计专业知识,还要具有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并精通企业经营管理规律及相关业务流程。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能够将审计业务、财务知识、管理和经济法律等知识有机融合,并具备职业从业资格,这样才可以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和效率。所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要具备再学习的能力,掌握内部审计的专业知识,创新内部审计理念,改进审计方法,规范审计程序,最终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只有内部审计人员加强了职业道德修养,掌握了较强的专业知识,才能使内部审计工作做到科学、客观、公正,进而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5.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良好的企业管理水平,可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良好的企业环境才能有规范的内部审计过程和高质量的内部审计结果。因为,企业管理水平越高,企业组织机构也就越规范,企业也更加地从根本上避免舞弊事件的发生,更好地使企业规避风险,进而可以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企业管理者注重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从而会注重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通过管理者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保证了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规范性,从而客观上提高了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
内部控制审计经典论文7
所谓风险导向审计,是以审计的风险为导向,通过对审计风险的全面控制来实现审计目的的一种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经过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向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过渡。现代的风险导向审计是将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的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合并成一个因素,统称为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现代的风险审计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遭遇的内部与外部风险也是无可避免的,这时医院必须发挥风险导向审计在医院内部控制的作用,对医院内部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使风险导向审计在医院内部发挥应有的作用。笔者在本文着重介绍了风险导向审计与医院内部控制的关系及风险导向审计在医院内部控制中的应用。
一、风险导向审计与医院内部控制的关系
风险导向审计是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导向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医院虽然可以通过专业人士的评价、外部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外聘中介机构等进行监督检查,但要想对日常事务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检查,只有内部审计可以做到。风险导向审计对医院内部控制系统的充分性、有效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内部审计及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进行医院各部门的调整,为内部机制的有序运行提供保障。同样,内部控制搞好了,对于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有很大帮助:一方面可以提高审计效率,为审计制定合理的程序,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确定审计的方法与范围,为审计提供依据,最后对于审计的质量也有了保证。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医院内部控制中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