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商管理 > 正文

工商管理的论文15篇【优选】(第18页)

本文共计4491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课业操作。课业操作是课程实践教学的主要阶段,“薪酬制度诊断”课题组首先要制定团队课业计划,推选课题组负责人,教师要联系好实习企业,落实好现场指导教师。然后让学生大胆实践,了解工作岗位流程,掌握专业技能,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为完成课业提供积累。教师在这一环节只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薪酬制度诊断”课业任务较重,完成时间较长,在学生对企业薪酬制度进行初步了解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阶段性交流,通过交流发现课业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答疑,以便对实践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最后,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薪酬制度诊断”报告,其报告必须建立在实践活动及其分析研究的基础之上。

  (3)课业评价。课程实践教学的学习成绩是以课业评价为基础,学生的课业成果可以提交学生实践单位指导‘师傅”,也可以提交教师,还可以公开发表和展示。“薪酬制度诊断’报告先提交学生课业操作单位的“师傅”,由他们审阅评价,给出评价意见和分数,然后再提交教师进行评价,然后将两方面的评价综合后给出学生成绩。“薪酬制度诊断’报告及评价结果公开在教学网络平台,学生可以浏览和交流,学生如果对评价有意见也可以反映,教师应对学生意见要进行应答。《薪酬管理》课程的所有课业完成后,其课程教学也就结束。学生的课程成绩由所有课业的评价综合而成。

  (三)《薪酬管理》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的控制

  《薪酬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主要注重教学过程的质量控制,可分为预防性质量控制和反馈性质量控制两个阶段。预防性质量控制主要是对课程实施计划和课业设计的控制实施课程教学是从编写授课计划开始织等职业素质的培养。反馈性质量控制是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的反馈,反馈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师应在每一个教学单元结束后都进行意见的收集,对学生意见进行再反馈,并根据正确意见调整授课计划。

  三、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特点分析

  (一)实现了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统一

  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就是以“课业”形式来覆盖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围绕课业组织教学,在给学生专业知识体系框架的基础上,突出基本观点和工具的应用。教师指导课业、学生动手做课业,成为课程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在完成课业的过程中,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能够借此获得“工作过程知识”,锻练了专业技能,实现了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统一。

  (二)有利于学生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的培养

  课程实践教学设计的课业,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按课业涉及的知识范围可分为个人完成的小课业,也可分为团队协作完成的跨单元课业;按课业实践强度不同可分为模拟型课业和实战型课业;按实践环境条件可分为校内课业和校外课业。这些课业都有明确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一个需要团队协作完成的跨单元课业,要求运用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多项专业技能,并强化对学生合作、沟通、组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下每一门课程都有一个以单元课业评价为基础的评价体系,这个体系由反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程度的基本技能评价表,反映学习与工作态度、合作精神、沟通交流等综合素质的通用能力评价表,反映课业水平的‘综合课业评价表”。评价表将专业能力培养目标转化为可测量的评价指标,把评价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不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且还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生理及道德素质。以多个课业成绩取代一张期末考试试卷的评价方式,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的评价落到实处。

  (三)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

  根据教育部高教处[20xx]16号文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课程实践教学的基本程序是‘布置课业一教师指导一学生动手一课业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指导者,强调的是理论知识和工具的运用,专业岗位技能的训练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在动手做课业的过程中,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熟悉专业岗位(群)工作过程,掌握专业岗位(群)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磨练必须的职业素养。课程实践教学的多元化评价方式不仅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更为真实和公正,企业的评价结果还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教学更加贴近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因此,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符合人才培养模式对“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