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工程材料实践教学分析论文

本文共计598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工程材料实践教学分析论文

1.明确课程知识和技能培养规格,细化教学标准

工程材料实践教学分析论文

  高职教育实践中有三个大的难题:一是何谓理论知识“适度、够用”?二是如何达到学生的职业技能满足迅速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水平?三是如何避免因教师水平变动导致授课内容和标准出现较大衰减的危险[1]?我们的做法是:通过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在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与实践专家、同行学者共同开发科学、实用、适应我校学生特点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标准》。通过教学日记检查、听课、统一考试等方式检查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

  1.1《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

  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土木工程材料》是为培养材料员或见证取样员的工程材料的试验和检测、进场材料的质量控制与验收、工程材料项目管理等能力而设置的核心职业基础课程。

  1.2《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职业能力定位

  与中职生、本科生相比,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职生在“材料员”岗位上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工作方法、学习方法)和社会能力(行为规范、价值观),其中,专业能力的界限是:

  (1)熟知各种材料的技术性能、质量标准、规格、价格、产地、用途,遵循价廉物美的原则,合理选择符合特定土木工程项目建筑技术指标要求的材料;

  (2)熟练掌握工程材料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对购入的工程材料实施检测,确保购入的材料符合建筑工程要求;

  (3)负责进场材料的质量验收、记录、标识工作,对进场的施工材料实施质量控制,并使之处于合格状态,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4)参与土木工程材料质量通病纠正预防措施的初步编制。参与土木工程材料质量大检查及项目质量事故处理分析,编制整改措施。

2.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实现课程从理论思维培养

  向能力训练的转变我们教学团队通过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通过安排创新实验,通过加强个性化试验数据处理,通过注重工程应用,追踪材料新发展,和结合课外科技活动,延伸和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实现课程从理论思维培养向能力训练的转变。

  2.1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一些经典的验证型实验项目,这种实验项目只是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去操作实验设备和验证理论课上学习的知识。对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和进行创新性实验毫无裨益,其后果必然是学生对实验缺乏神秘感和兴趣。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思路是:教师先给定实验要达到的性能指标,学生根据指标要求进行原材料性能检验和选择,再进行配合比设计等工作,并根据每一次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实验调整。具体来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按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1)实验准备阶段。根据实验任务和目的,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撰写综述以明确重点和难点,为设计实验方案莫定基础。

  (2)制定方案阶段。初步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原理、实验示意图、实验仪器及材料、实验步骤等),经过讨论修改,确定最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

  (3)组织实施阶段。根据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最终得到实验结果。

  (4)总结报告阶段。主要是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结果的可信性;实验设计实施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心得体会等)。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仅在其重点、疑难环节上起指导和释疑作用。对学生提出的具体实验方案进行审核,待实验完成后,由教师组织集中讨论,对学生的整个实验过程进行点评,并评定实验成绩。这种新的教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求知的愿望。在独立思考、分工合作的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团结协作、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的科学作风,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2安排创新实验

  在完成课内的测验小任务和综合测试项目外,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自我设计创新型或研究型实验,实验本身不以简单的重现已发现的规律为目的,而在于设计新的系统,研究新的方法,运用新型材料、解决实际问题。其效果是: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阅读全文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