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商管理 > 正文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5篇(第10页)

本文共计3911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四、结语

  在酒店人才需求如此旺盛的时期,开设有酒店管理专业的山东省高校要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根据现代酒店行业的发展状况,不断研究探索出最佳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方案,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既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同时又能满足酒店行业的市场需求。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7

  本文作者:刘燕燕、赵永波 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近年来,我国的服务业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尤其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以及西安世园会等重大国际性盛事在我国的举办,使得我国的旅游业及酒店服务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相应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也促使高职酒店管理类人才的培养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操作性非常强的专业,这就需要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就目前来看,我国的高职院校在不断地探索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校企联合办学的“订单式培养”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校园酒店”等,都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办学理念模糊不清,教学内容不合理

  目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模糊不清,过于注重招生而忽略学生的教育质量和毕业生的品质。办学理念的模糊,导致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陈腐、单调,有些甚至还延续着中学阶段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另外,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及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缺乏科学性。教材的选用较为随意,教材中的知识理论更新慢,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一些院校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实操教学能力滞后。虽然大部分院校都会采取校企结合的培养模式,但是酒店在接收到学生的时候会发现操作能力较差。

  2、重理论轻实践,学时操作能力差

  部分学校和酒店的深度合作意识不强,出现学生学习与实践的脱节现象。现在大部分学校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采取的是校企结合的“2+1”模式,即前2年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后1年去酒店进行顶岗实习。这种模式很容易导致学生接受的教育前后严重脱节。在学校方面,学校的教学很容易变成了纯粹的理论教学。一方面是由于学校的教学设备不到位,学生在校期间实习课时过少;另外一方面是教师队伍建设不合理,“双师型”教师匮乏,拥有酒店管理一线工作经验的教师数量较少,导致大部分教师重理论而轻实践。

  3、学生实习期间酒店的指导管理欠缺

  在酒店方面,酒店由于本身人才流动较大,常常是把与学校合作当成解决企业员工招聘不足的一个补充。顶岗实习生到岗后对学生的教育指导力度欠缺,学生常常是无法顺利完成这种学校与酒店的环境迅速转换的过程。而且在酒店方面,处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对大部分学生的实习工作安排都比较单一,使得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接触的知识面过于片面和狭窄。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1、明确办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

  学校应该对学生的培养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并严格按照该方案执行。科学设置课程及教学内容,借鉴国内外学校的先进教学经验,结合酒店行业的最新人才需求,设置较为科学、前沿的专业课程。应不断推陈出新,一方面及时推出诸如国际营销策略、国际化市场学、国际连锁管理、等实用性很强的;同时,对一些传统的酒店管理课程,如营养学、客房、餐饮、市场学、心理学、信息等也要根据国际酒店行业的发展,不断更新内容。学校经常请国际著名企业的CEO来做讲座,给学生传达最新的理念、信息,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

  2、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

  学校应完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如建设客房、前厅、酒水、茶艺等酒店相关实训室,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有机会接触这些酒店的基本内容,并与所学课程理论结合,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要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建设一个过硬的教师队伍。参照国内外先进经验,比如瑞士的洛桑模式,定期派教师到高档次酒店进行学习进修,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酒店行业的培训会议等,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技能。同时,倡导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如可采用体验式、小组活动式、情景法、多媒体扮演、配对等直观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