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商管理 > 正文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5篇(第8页)

本文共计3911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6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日,酒店行业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展,因此酒店行业的人才需求量持续增长,但许多高校对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培养出的学生能力有所欠缺,造成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的现象。因此,酒店管理专业的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一直是高校重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山东省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确定好人才培养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有了具体的目标,才能决定采用最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好专业教学内容和体系的相关安排。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人才素质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的层次目标、人才特色和规格等内容。要想在给学生打下扎实的酒店管理理论基础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酒店经营管理技能,各高校就需要对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规划,使学生能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中,实现实用性和创新性的统一结合。对于酒店管理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在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应该以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为基础,遵循酒店行业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沟通能力、酒店经营管理技能、现代信息技术管理能力等,这样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不仅具备分析专业知识问题的能力,还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山东省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同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学生,但通过研究分析,山东省许多高校仍然存在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有些院校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为酒店的高层管理人员,而高层管理人员要求从业者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但以现阶段的教学水平及刚毕业的学生经验不足,是无法满足高层管理人员的要求的。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不合理,导致许多山东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水平严重脱节,培养出的人才就业形势也不乐观。还有些高校偏重于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缺少对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教育投入,使得学生工作时难以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的酒店工作中。因此,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制订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将学生放于基层,致力于将学生培养为高素质高能力的基层服务人员或管理人员。

  (二)过分注重基础理论知识教学

  大多数山东高校都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过于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其原因都是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思维惯性的影响。但酒店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强于理论知识的学科,如果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播,忽略了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因为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合格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由于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不重视,高校自然就会缺乏完善科学的岗位技能培养体系,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难以与受到了良好的岗位技能培训的人才相匹敌,甚至出现较大的差距,导致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十分薄弱。在教学过程中,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只注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不积极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不符合实际就业情况的,并且会阻碍酒店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理论学习和工学交替完全分离开来后学生无法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三)教学内容和体系不合理

  虽然山东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所规划的课堂计划和教学体系都是按照国家专业目录进行的,但教学内容传授的基础知识对真正的酒店管理工作来说用处不大,与酒店实际需求的人才技能相差甚大。一般来说,酒店管理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技能等不一定能从酒店管理专业学习的课程中获得,很多学生无法将书本上的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且优秀的实践操作能力及实际工作经验才是胜任酒店岗位的关键,因此很多酒店企业都反映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普遍较差,达不到预期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就山东省而言,大部分的高校都缺少有效的教学评估体系,这样就无法对实践课程进行科学检验,也无法得到学生对各个课程的真实感受的评价反馈,不能发现教学体系存在的漏洞及问题,也就难以提高教学质量水平。还有部分院校虽然加强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但淡化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积累及逻辑思维的训练,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体系不完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