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出师表》教案(通用14篇)(第16页)

本文共计3419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五、分析课文1—5自然段

  1、文章开句就提到“先帝”刘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因为蜀国是先帝创下的基业,是“北定中原”“恢复汉室”的根据地,而先帝的理想未能实现而中途死亡,使作者感到十分痛惜,肩上的托付的担子之沉重。同时警示后主要奋发有为,继承先辈遗志。为后文提出建议定下基调。

  2、第1段分析天下大势,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分析形势不利的客观条件,指出目前正是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希望刘禅“居安思危”。

  3、提问:第1段提到“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土”有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这是蜀国“人和”的主观条件,而且是先帝“殊遇”造成

  的'。客观条件虽然堪忧,主观努力尚且可为。在这样的形象下,做为蜀国的国君应当如何做,文章开头从三个方面使后主认识到应当有所为。

  5、提问: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

  ——提出了三条建议:⑴广开言路。“诚宜开张圣听”; ⑵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⑶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6、提问: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⑴希望后主能“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⑵希望后主能“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⑶希望后主能“亲贤臣,远小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国家“兴隆”。

  总之,作者希望蜀国能够有一个清明的政局,成了“北定中原”强大稳定的后方。

  以上第1—5段从形势分析到具体建议,是出师前的周密安排,目的在于出师后无后顾之忧。

  六、布置作业

  1、将本节课所学重点字词进行分类归纳整理。 2、背诵1—5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在掌握重点词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后4段的内容,并对每段内容加以小结。

  教学过程

  一、第6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躬:亲自。苟全:苟且保全。卑鄙:古(地位低下,见识浅陋);今道德品质十分恶劣

  闻达:闻名作官。由是:因此。感激:感动、激动。

  驱驰:快跑,喻奔走效劳。有:通“又”,表余数。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⑴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布衣”

  ⑵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⑶ “感激”的原因?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⑶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体指什么? ——低微而鄙俗;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⑷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5、小结:本段述身世,讲经历,以使陛下明白创业之艰难,同时表达自己愿竭忠尽智来报先帝知遇之恩的决心。

  二、第7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托付不效:托付的事情未能办到。三军:指全军。庶:差不多。职分:职责。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⑴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⑵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⑶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⑷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5、小结:本段叙述受命以来的心情及所采取的措施,以表作者忠心不二,尽心尽责辅佐陛下,以报先帝托付之情的决心。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