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教案(通用14篇)(第15页)
本文共计3419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4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4、提问检查:
⑴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
⑵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
⑶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开张圣听”
⑷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⑸对陛下进行了怎样的规劝?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5、小结:——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二、第2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一体:指国家的官员为忠善者:尽忠做好事的人。昭:显示,表明。
平明之理:公平严明的治理。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⑴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严明赏罚。
⑵如何具体执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⑶提出怎样的劝诫?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
⑷ “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宫中、府中。
5、小结:——从法度方面建议: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
三、第3、4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良实:善良的人,诚实的人。形容词用作名词。是以:以是,因此。
愚:古时自称,我。广益:更多的益处、成效。晓畅:通晓,精通。
行阵:队伍,指军队。优劣:指才能高的人,才能低的人。形容词用作名词。
3、学生串译。
难句:性行淑均。
“性”是性情,“行”是“行为”。“行”在金文像四通八达的街,引申为“所作所为”。《商君书·更法》有“疑行无成”。而且,这句里有“合叙”手法,亦即形式上的并列,内容上的交错。“性行淑均”是“性淑行均”。译文:性情善良,行为公正。
4、提问检查:
⑴诸葛亮向刘禅举荐了哪些人?这些人具有怎样的特点?——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⑵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 ——“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⑶亲贤的好处是?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⑷概括第3段的内容? ——述说文臣的安排──举荐贤才,着眼于思想品质。
⑸为何举荐向宠? ——“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⑹具体如何举用?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⑺好处?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⑻概括第4段的内容?——述说武将的安排──举荐武将,赞其德才兼备。
5、小结:——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
四、第5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亲:亲近。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疏远。形容词用作动词。
所以: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原因,可译为“…的原因”。兴隆:兴旺发达。
倾颓:倾覆衰败。未尝:没有一次。痛恨:古(痛心遗憾)今(极为仇恨)
计日而待:计算着时间而到来。指为期不远。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⑴本段的中心句?——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⑵ “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⑶ “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亲贤臣,远小人”
5、小结:——总结上两段,提出“亲贤远小”的建议。这一段把“亲贤臣,远小人”提高到汉室兴衰的历史经验上来总结,也是对前面两段“宫中”“府中”分说后的归纳。并再荐贤臣,希望刘禅能亲贤臣,远小人,以求汉室兴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