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教案(通用14篇)(第18页)
本文共计3419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4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2、复习重点词。
3、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总结全文
板书:
出师表(蜀)诸葛亮
第一部分:晓之以理。
第一层(1):分析形势,提出第一条建议──“开张圣听”
第二层(2):提出第二条建议──“赏罚严明”
第三层(3~5):推荐文臣武将,提出第三条建议──“亲贤远小”。
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执法如一、任人惟贤的具体建议。
第二部分:动之以情
(6)述身世,讲经历。
(7)叙述受命之后的心情与措施,表忠心。
(8)总提期望与要求。
(9)结束语:报先帝、忠陛下
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点出出师本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二、总结本文写作特色
1、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
由于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师前向后主刘禅──他的恩主先帝刘备的儿子,现今的蜀国皇帝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义,情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强。叙事,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
由于诸葛亮深感先帝知遇之恩和托付国家大事之情,此文全篇为他的“报先帝、忠陛下”之情所贯穿。在文中,他满怀深情念先帝,满腔挚爱谏后主,他对刘禅的反复劝谏,谆谆叮咛,言词恳切,语重心长,那忠义之理,殷切之情,处处洋溢,感人至深,充分表现了他这位元老重臣对刘氏父子的忠肝义胆。
2、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练:
全文只624字,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报先帝、忠陛下”之情全篇,处处为刘禅着想,殷切期望他继承父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光复汉室”之大业。作者此情此意,形成了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他心之所想,笔之所写,情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全文不用典、无比喻,去华丽,重真情实录,处处不失臣子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
本文语言精练,多以四字句行文,还有一些工整的排比句式,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等。还有大量的合成词出于诸葛亮的首创,不少词经过他的提炼,后来成为有生命力的成语,沿用至今,如“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苟全性命”“斟酌损益”“感激涕零”“不知所云”等。
三、复习重点词
1、通假字。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多义词辨析
以先帝不以臣卑鄙:连词,因为【于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介词,对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受任于败军之际:介词,在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介词,表时间【之忠志之士:助词,的
以塞忠谏之路:连词,以致欲报之于陛下也:代词,先帝的殊遇
以光先帝遗德:介词,用来
遗以光先帝遗德:动词,遗留【所以此先帝所以兴隆也:连词,表原因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动词,给予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介词,用来
效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名词,大业
不效则治臣之罪:名词,功效
3、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一般“光”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发扬光大
深入不毛一般“毛”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长庄稼
恢弘志士之气一般“恢弘”是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发扬
亲贤臣一般“亲”是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和……亲近
远小人一般“远”是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和……疏远
此皆良实一般“良实”是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攘除奸凶一般“奸凶”是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名词:奸邪、凶顽的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