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计算机 > 正文

浅析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度论文

48 次下载 4 页 5861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浅析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度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浅析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度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浅析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度论文

  浅析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度论文 篇1

  一、网络言论自由的内涵和特点

  (一)网络言论自由的内涵

  人类在最开始是通过语言和肢体进行交流。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之间的交流有了载体。如:羊皮、竹简以及纸等。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成为了人们了解社会,与他人进行沟通的主要工具。公民在网络上所发表的言论可以传播到世界各地,被全球的人们所看到,公民在网络上所谈论的话题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对社会的影响是极大的。因而,正确的理解言论自由的内涵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这一基本政治权利时所应当了解的。

  从一般的言论自由来看,根据我国加入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0条第2款的规定,认为言论自由是:“人人享有表达自由;该权利应当包括以口头、书面或印刷物、艺术或自己选择之其他方式,不分国界的追求、接受和传播各种信息和思想的自由。”也就是说,言论自由是指公民可以通过口头、书面或者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而不受他人的干涉。

  网络言论的载体是互联网,在网络上发表言论,通过网络关注国家和社会信息的人群,在现在被赋予了一个新的称呼“网民”。网民利用互联网与外界沟通和联系,这是网民区别于公民的一个重要特点。通过对一般言论自由的分析,对比网络言论的产生和发展进程,我们可以了解网络言论自由的内涵应当是:公民借助网络提供的平台,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的权利。

  (二)网络言论自由的特点

  网络言论是伴随着时代发展而产生的产物,因此网络言论自由在继承了传统言论自由的各种特点外,还有一些自己独有的特点。

  一是广泛性。随着互联网产业在中国的突起,越来越多的沟通交流工具出现。如:QQ、微信、微博以及网络直播等等。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公民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可以在很快的时间内传到世界各地,涉及到世界的任何角落。另一方面,参与到网络言论的主体是世界各地的人们,在网络这个平台上不分民族、不分肤色、不分男女,大家都可以自由的在这个网络世界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二是匿名性。公民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无需使用自己的真实姓名。公民可以采用任何代号代表自己,公民可以不受拘束的参与到对国家大事的讨论中,也可以自由的对社会上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和分析。在网络的世界中,没有人会知道你的真实身份,任何人看到的都只是你的一个代号而已。

  三是快捷性。网络的快速发展,使整个世界连接为一个整体。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小,“世界村”的概念渐渐成为了现实。一个国家的某个公民,在网上发布的一个信息可以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内传送到地球的另一端。世界各地的信息都能够在网络上进行实时的分享。

  二、确定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度

  (一)确定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度应当考虑的因素

  为了更好的维护社会秩序,规范网络环境,必须对公民在网络上发表言论的自由设立一定的限度,公民在网络上发表言论不能超过该限度。在确定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度时,我们应当考虑中国的历史因素。

  中国缺乏言论自由的思想基础和历史渊源。在封建社会时期,国家采用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广大劳动人民的地位非常的卑微,发表言论的权利不受任何法律所保护。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大的劳动人民群众开始推翻封建专制的统治,建立代表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利益的国家政权。然而,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公民的言论发表途径只局限于出版社、报纸等媒体上,言论自由受到极大的拘束。在网络发展的今天,公民的言论自由不再局限于这些载体之上,公民可以在网络里面享有充分的言论自由权。但从我国长久的历史的发展来看,公民的言论自由不能是毫无限制的,应当将公民的言论自由局限于法律的框架之中,不得触犯法律,不能与法律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相抵触。

阅读全文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