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计算机 > 正文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精选40篇)(第22页)

本文共计9907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3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结束语

:总之,上述所说的内容都属于软件方面的问题,彻底打翻了我国重硬件、轻软件的模式。通常情况下,在进行教育的投资时,硬件设施、软件设施以及培训方面都是各占一半的。因此,中文教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整合应该在新的指导思想下进行,不仅要重视硬件的建设,更要注重教学软件、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培训等方面,促进高等院校教育的持续发展。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已成为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各种生产工具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已成为人们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技能, 对于计算机的了解程度和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素质的标准之一。因此,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是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的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项根本任务。

  在大部分中职学校中,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但在实际教学中, 课堂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在课堂中缺乏学习兴趣,积极性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如何让中职学生学好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是摆在中职计算机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现状

  1.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效果不理想。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 近年来中职学校招生时不再设置统一的分数线,以我校为例,我校从建校以来一直是面向全国范围内招生,由于招生地区范围广,造成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在初中就开设了计算机课程, 有的从未接触过,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计算机的认识只是局限于玩游戏、聊天、听歌的基础上,并未系统地接受过计算机课程的教育,这使以后的课堂教学难度更大。

  2.教材同实际应用脱节,造成学生兴趣不浓厚。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以应用型为主, 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但目前没有非常适用的教材。以我校为例,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用得最多的是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虽然配有《上机指导与练习》,但是案例过于简单,缺乏实用性,对于一部分在初中时学习过计算机课程的学生来说,缺乏吸引力和挑战力,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

  3.学习目标不明确,课堂教学有效性低。中职学生在初中时学习基础较差, 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中职学校后既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更谈不上学习动力。对于计算机,普遍的认识是“打游戏、上网”,当在机房上课的新鲜劲过后,便产生懈怠感,不知道学了这些能做什么,渐渐失去兴趣,把时间用来玩手机、睡觉等,造成课堂教学有效性低。

二、提高中职计算机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措施与策略

  1.充分了解学生特点,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现在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自控能力较差的特点,相当一部分学生无心问学,在学习当中稍遇困难就退缩、排斥,久而久之,对学习愈发失去兴趣,这种情况下,睡觉和玩手机成了学生课堂的必然选择,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特点和计算机水平,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各个教学模块,尽量照顾各阶段学生的需求、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时,对于程度稍好的同学,准许他们在课堂上自由安排时间和练习, 鼓励这些学生在完成自己的练习后帮助其他在操作中有问题的同学; 对于起点较低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和鼓励,即使安排的.课堂练习不能完成,也要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因为根本就不做还是初学操作不熟练导致的。针对前者,要及时询问原因和引导;而对于后者,则给予鼓励和赞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2.转变教学思路,合理运用任务驱动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中职学校来说早已不适用, 怎样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体, 是目前中职学校面临的最大挑战,“任务驱动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模式。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就是教师把一学期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独立完成这些任务,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法有很多优点,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在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时,程度相对好的学生极易形成派系而忽视程度相对较差的学生,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反正小组有同学会做,自己则开始打游戏、玩手机,这就需要教师随时关注整个教学过程和课堂动态,在出现问题时及时给予纠正和引导。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