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计算机 > 正文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精选40篇)(第25页)

本文共计9907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3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培养实践能力,提高动手能力

  计算机是一门要求具备较高实践能力的学科。在学生计算机授课中,教师必须明白“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职业教育的原则,从而把握好理论授课与上机操作间的关系。在上机实践过程中,学生要在仔细阅读教材的.基础上,重视学练结合,先学习演示教学实例,再让开展上机操作,从而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同时,针对一些学生有电脑的情况,教师可以为他们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他们通过实战来提高应用相关软件的能力。如,在每节上机课前,我都会在已有初中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布置任务。在“word编辑”部分,要求他们能够对短文进行一些简单操作,如,字符、字间距、字体、缩进字数、行间距、插图等;在“excel表格操作”部分,要求他们能够对数学公式进行一些简单操作,如,行、列的求和、成绩的统计、汇总、如何将excel变成直观的柱状图和饼状图等;在“PPT制作”部分,要求他们能够对图片和文字进行一些简单操作,如,设置模板的背景、幻灯片位置变化、简单动画的插入、背景音乐的播放等。这些操作,学生们都很乐意配合我来完成,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布置任务的方式,我可以掌握到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从而调整后续的教学进度。

4抓紧课后复习,巩固课堂所学

  根据艾宾浩斯定律,我们可以得知,人如果在两天内不复习学过的'新内容,就会忘记一大半所学内容,由此可知课后复习非常重要。在授课活动完成后,教师应当指导学生积极开展复习,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内容消化掉,使其能够及时查找自身的不足,从而提升计算机水平。在学习中,学生也要及时进行复习,巩固教材内容,梳理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升自己的记忆力,最终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如,在“word编辑”中,课后我会给学生发放两个作业文件夹,让他们根据要求对文件夹中的内容进行以下操作:文件夹(1),页面纸张设置为A4,左右页边距为2cm、上下页边距设置为3cm,标题居中、字体为宋体、小一号、带下划线,在第二自然段末尾插入一幅图片,图片格式要求设置为四周环绕型,完成操作后,点击保存按钮。文件夹(2),将里面的字母x全部替换为y,主标题设置为楷体_GB2312、加粗、小二号、红色字体,正文中各段段首缩进2字符、单倍行距、段前、段后间距为0、两端对齐、字体为宋体、小四号,将文中的数字转换成5x5的表格,表格对齐方式为靠下居中,同时表格的最下面插入一空行、合并该行的单元格、填入班级二字,操作完成后,点击保存按钮。学生通过作业能够回忆课堂讲授的内容,梳理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养成较好的复习习惯,巩固课堂所学的计算机内容。总之,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适应社会发展,教师应当重视和关注教学过程,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提高教学的质量,从而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大国工匠”。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 19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外学习活动的现状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该课程学习为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奠定基础,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作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外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手段。传统意义的课外活动侧重于对所学知识内容的预习梳理和复习巩固。课前学生对照教材学习知识点,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预习的进度和效果缺乏有效的监控;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普遍采用誊抄重要知识点、完成练习等作业形式巩固教学重难点,作业完成后还以教师书面批改或口头讲解为主,呈现出形式单一、思路狭窄、评价简单等特点,而忽略了知识的外延性、拓展性、综合性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笔者对江阴市南华中等专业学校15级各专业学生进行了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外学习活动现状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3份。调查结果显示,73%的学生较少进行该课程的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学生反馈的课外学习活动:23%的学生基本能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预复习,61%的学生漫无目的,无从下手。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利用好时间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课外学习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值得教师积极探索和尝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