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通用15篇)(第19页)
本文共计4337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5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4.进行有效的课后评价
为了更好地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教师应该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后评价,不仅包括心理知识的掌握,还包括课程目标的实现。很多学校都是用分数评价教学效果,这是不全面的,并不能反映问题。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说,应采用作品分析、行为观察、心理测量等方法来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从而真正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通常自我认识不足,缺乏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发展。我国很多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设置、教育方式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所以,只有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将理论课与课外学习相结合、课堂学习与学生课后反思相结合,并进行有效的课后评价,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元洪,孔庆娜.论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134-136.
[2]张孝凤.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初探[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4(4):151-154.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 篇13
摘要:由于网络有着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和虚幻的社交环境等特点,给大学生带来了多种多样的学习、生活题材。但是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大学生盲目的迷恋网络会使情绪失控、性格扭曲,严重的会产生违法行为。如何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一个新的变化,让大学生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能够产生积极向上的心态,下面对各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说明。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新模式
由于当今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走入大学生的生活,并且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它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网络信息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也让大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但是,网络中那些不健康的信息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产生了不利因素。为了降低这种负面影响,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得到转变,我们可以采取分析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来寻求解决的好办法。
一、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网络多元化的价值观对大学生认知的影响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全世界信息的联通,产生了极大的信息量,这也让互网络有了多元化的价值观。对同一件事网络上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观点和价值观,这让对价值观取向认识不清、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大学生来说很难辨别对错,造成对事物没有客观的认知、情绪容易波动、行为容易过激。所以,有着极大信息量和多元化价值观的互联网,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影响很大。
(二)网络虚拟性影响大学生的行为方式
网络与现实生活相比差异很大,网络自身存在着虚拟性,大学生足不出户就能通过网络了解世界的各种信息,通过网络的社交平台可以在不经过见面的情况下进行交流、沟通,他们也可以不用使用真实信息来进行一些虚拟性的活动。由于大学生的心智还不算成熟、情感比较丰富、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当遇到不开心的事,就容易意气用事,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当大学生被网络上的这种虚拟的人群所利用,对他们蓄意煽动,将一些不开心的事扩大化,使得大学生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发生过激的行为,严重者甚至触犯了法律造成犯罪。网络犯罪比现实生活要难以预防和控制,在现实生活中,学校和社会可以通过道德、法律以及一些思想教育来加强对大学生的行为管理,让大学生在思想、行为上有所约束,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大学生的情绪波动,从而减少了大学生的犯罪几率。然而,网络的虚拟性让心智不成熟的大学生们随意的释放情绪、发表言论,导致法律、道德对行为的约束有所减弱,造成了不可预见的后果。所以,网络的虚拟性给大学生的行为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三)网络交流对象间接性影响大学生的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