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通用15篇)(第17页)

本文共计4337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5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团体辅导方法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有利于学生全体参与到心理健康教学活动中去,拓展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利用趣味性的课堂活动,给大学生传递更多有效的心理问题解决方法,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更能让学生在心理健康课堂中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邱小艳,唐君.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的实证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01:115-117.

  [2]李雪,潘乐,魏鑫,杜冰洁.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世纪桥,2015,02:69-70.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 篇11

  摘要:中学生是处于特殊发展时期的群体,其心理发展变化很快,具有不稳定性,这就决定了中学生心理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不能在这一阶段给予他们正确的教育引导,中学生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知识经济带来快节奏生活,信息时代迎来高科技的发展,但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和挑战。在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传播媒介的影响、学校对升学率的重视、家庭对孩子的重压,无形中给学生施加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但是,社会、学校和家庭都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把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杆。近年来,中学生心理问题频发,催生各种犯罪、自杀等行为的报道屡见不鲜。由此可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不容忽视。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实践中,教与学都处于内外两个环境中。外环境是指丰富的外界刺激,内环境是指师生意志的投入条件。只有内外环境同时作用,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由此可知,良好的教学环境对教学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显然,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能再适应时代的要求,新时期教师要与时俱进,灵活运用开放、自由、活泼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如在教学《青春发育期萌动》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列举各自或周围同学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并向教师讲述自己的困惑,最后再由教师综合讲解。这样一来,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帮助学生克服青春期的心理障碍。

  2.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

  教育心理学证明,教师只有以激励的教育方式诱导学生产生内驱力,才能把教师的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学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程序,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要学会宽容,把微笑展现给学生,不能因为学生影响了课堂纪律而冷眼以待。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要给予肯定;当学生回答不正确时,教师也要给予鼓励。恰当的激励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重视,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感染

  罗曼罗兰曾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教师自身具备良好的态度和健康的心理。人的情绪对智力活动的影响是巨大的,想要保持头脑清醒,学生必须拥有愉快的心境,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理解能力。因此,教师要掌控自己的情感,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中学生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活泼好动的性格,对丰富多彩的活动总是跃跃欲试。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特点,积极组织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提高自我认识。如教师可以举行“我更快乐”的评选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总结自己认为快乐的一件事、一个表情、一个瞬间,先通过小组评选、全班评选,最后再进行全年评选,直到参加全校评选。在评选过程中,要注意公开、公平。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发掘并放大自己内心的快乐,同时还能学会分享快乐,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