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通用15篇)(第22页)

本文共计4337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5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4缺乏教学实践

  随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很多高校已意识到教学实践的重要性。只有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想结合,才能有效的提高学习效果。原有的书本教材早已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为改善这种“学生吃不饱”的教育现象,高校可通过开设实践课堂来解决这一问题,比如针对有需要的学生,建立一个校园心理辅导中心,帮助学生们解决心理问题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实践机会。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专业老师也需要对此进行专业的培训,引导学生和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心理健康这门课程。

  4茶文化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式

  4.1充分利用茶文化内涵

  要使茶文化深入渗透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之中,首先,要求充分挖掘出茶道精神的教育价值,正所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再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选取适宜的部分与课程相结合。所处高校的大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相对成熟,所以在对茶道精神进行分析和传授时,可是适当增加其深度,因涉及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所以此方式可视情况而定,不作统一要求。新教学模式的产生,也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光需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同使也要求其准确把握相关茶文化。只有通过该种方式,才能让茶文化的充分利用于课堂的教学。

  4.2采用适宜的结合方式

  在这个信息时代,互联网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茶文化的融合可借助网络科技,如通过网络平台推进与茶文化的结合。类似方式符合当代大学生学习需求,也使教学模式跟上了时代的步伐。除此之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需采取有效的结合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可采取讲述法,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阐述茶文化的精神所在,讲述的方式使课堂不至于沉闷乏味,能有效地改善课堂气氛。在授课过程中,可增加相应的课堂环节,如引出一个关于茶文化的话题,让学生们组织讨论。通过这些方式,使学生更易吸收茶文化的内在精华。

  结

  综上所述,中国丰富的茶文化历史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学生在对茶道精神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优化了自身的心理健康,同时也提高了文化素养,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应用方式也是教育改革中的一大亮点。茶文化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我国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的一大特色。

  参考文

  [1]贾宏汝.浅析运用茶文化优化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历史文化,2017(01):15.

  [2]李辉.茶文化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多元化发展[J].思考探究,2015(05):13.

  [3]吴师伟.读茶道对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作用[J].福建茶业,2016(07):10.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 篇15

  大学时代是个人心理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困惑期,也是大学生心理变化最强烈的时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当代大学生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有相当部分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能根据大学生群体及个体的生理、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或咨询活动,促进大学生个人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高校应深入了解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并大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当代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成因

  1.适应能力较弱

  新生入校后将面对全新的生活环境,一些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恋家情节较重的学生就会出现心理不适的状况。部分家庭贫困的学生此时易产生自卑、消极、敏感、脆弱等不良心理;个别少数民族学生在饮食起居方面也会因其特别的风俗习惯,难以快速融入大学生活,从而产生焦虑感。

  2.学习动机缺乏

  大学与中学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使部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降低,学习目标模糊。一些学生不会合理安排學习时间,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成绩的下滑使他们茫然失措,自信心下降。另外,一些高中时期成绩优异的学生在人才济济的大学校园中突然沦为一名中等生,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失落感和受挫感。

  3.人际交往障碍

  大学生在一个集体中共同生活,就不能以自我为中心,需要强化集体协作意识、互相理解与包容。部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差,有人因任性、自私而经常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有人因性格过于内向而不善与人沟通。这些都会导致人际关系不和谐,久而久之使人产生孤独感,更有甚者会出现社交恐惧症,渐渐自我封闭,惧怕接触外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