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艺术境界论(第2页)
55 次下载 7 页 10916 字【 字体:大 中 小 】
针对庄子这种道不可言传、言不能尽意的观点,有人指出:“如果文学批评者在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认识下进行作品的分析,就会流入恍惚迷离,或者感到无从着手。”其实,就像对待任何理论我们都要辩证分析一样,对庄子的这种观点我们也要结合他的其它论述加以分析。
《庄子·秋水》篇中写道:……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是信情乎?”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夫精,小之微也;埒,大之殷也:故异便。此势之有也。夫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看来,并不是所有的事理都不能言传。庄子把对象分为有形——客观世界与无形——主观世界两种类型和粗、精、不期粗精三个层次,对对象的认识自然亦有三种境界。第一个是“物之粗”的境界,即宏观世界,这个境界是可以用语言来表达的,亦是可以通过语言来获得认识的。第二个是“物之精”的境界,即微观世界,在这个境界人的感官就难以去观察认识,只能用意识进行体察。第三个境界是“不期精粗”的境界,即相对于客观世界的精神世界,这样的非物质世界是无形无状的,因此无法用是“精”还是“粗”来反映,亦既不能言传又不能意致,这便是一种虚无的境界。在庄子看来,这第三种境界便是道的境界。道的本质是虚无,因此道不以言传。
庄子“道不可传”的观点,源于他对“道”的本质的理解,是他对语言表现力局限性的客观分析,这种分析是对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所必然具有的特性的冷静思考,从这个角度看,庄子的理论是符合语言规律的。
二、“得意忘言”——欣赏作品贵在领会实质
和“道不可言”、“言不尽意”相联系,庄子又提出了“得意忘言”的观点。从感受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理解“道不可言”是就语言的表现力而言的,“得意忘言”则是从语言的接受力方面来说的。 《庄子·外物》云:
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显然,庄子把言辞看做达意的一种工具,但“言”本身又不等于就是“意”,因为“言”不能尽“意”,语言所能表达的只是丰富具体的思维内容的一部分。所以从接受者这方面来说,就要做到“得意而忘言”。所谓“忘言”,并不是排斥或抛弃言辞,而是指接受者在理解“意”的时候,不应拘泥于言辞所表达的范围,而应由此去领会和把握“言外”的部分,从而获得更为丰富和完整的“意”。庄子的深刻之处就在于,他发现言既然不能完全尽意,那么就不可执著于言,而应该通过言去捕捉意。“言”是人们得“意”的工具,“言”的目的在于“得意”,要“得意”就必须“忘言”。这种观点在《吕氏春秋·离谓》中有进一步的阐明:“夫辞者,意之表也。鉴其表而弃其
意,悖。故古之人,得其意则舍其言矣。听言者以言观意也。听言而意不可知,其与挢言无择。”依《吕氏春秋》之见,言辞是用来表达言说者的意图的,而对言辞作出理解就是通过言辞去把握言说者的意图。单凭言辞还不足以决断事情,惟有把握了蕴含于言辞之中的意图,才可以做出决断,采取有效的行动。如果执著于言辞的字面意义,而忽视对言说者交际意图的把握,就会造成混乱,言语交际也就很难取得成功。
庄子“得意而忘言”之说,对后世的影响很大,“言”“意”之间的这种复杂关系,吸引了各时期玄学家们的广泛兴趣和讨论。
曹魏著名谋士荀或之子荀粲,好之说,认为性与天道、圣人微言,不可得而闻见。他对《易传·系辞》所说“圣人立象以尽意”的说法提出异义,认为“盖理之微者,非物象之所举也”。因此“象外之意,系表之言,固蕴而不出矣”。与其同时的著名玄学家王弼,阐释“得意忘言”的观点,认为“言者象之蹄也,象者意之筌也”,并且进一步强调所谓“存象者,非得意者也”,“忘象者,乃得意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立象以尽意,而象可忘也”。王弼的“得意忘象”说,是魏晋玄学“言意之辩”中最有代表性和最有影响的观点。在他看来,是纯粹主观的东西,“意”才是具有客观普遍意义;语言只能表达物象的性质,不能表达本体的意义。他虽然肯定了思维的作用(所谓“辨名析理”),却对它作了严格的限制。一般说来,人的思维,包括逻辑思维,都是离不开语言的,对《周易》的认识也应如此。人们认识世界,都要使用语言作为工具,逻辑思维更是如此。词以及由词组成的句子,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等逻辑思维的直接表现。王弼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提出“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的观点,但他没有停留在此,而是追求无限的意义世界或本体世界,认为这样的世界语言是无能为力的,因而强调二者的区别。由于他把“意”看做是一种超言绝象的精神境界,是心灵所达到的最高境界,这样的境界超出了语言的范围,因而得出了得意必须忘言的结论。

中学语文教学中导入教学法的有效应用
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治理的关系
论供应链合作关系
浅析含意本体论的理论建构
创新教育管理论文
论人与河流的基本关系
论网络教育中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关系
矿山机电设备管理的问题及改善途径论文
煤炭日常管理机电设备论文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与维护模式探讨论文
机电工程安装造价结算审计问题分析论文
矿山机电安装的施工安全管理论文
翻车机电源模块集中控制技术的效果研讨论文
煤矿机电设备安装问题和解决方法论文
浅谈影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探讨艺术教育中的德育异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排除方法分析
肺结核患者家属产生负性心理的原因及心理干预
公路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研究
企业税务筹划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避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