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当代文学教学的论文15篇(第8页)

本文共计4725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

  1.理工科类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的要求,缺乏文学类课程的设置。

  2.综合类高职院校和非师范类专科院校对培养学生人文素质课程要求不细,一般重视对基本写作技能提高或综合人文素质的培养,于是在人文社科系(专业)开设《大学语文》和《写作》等课程,对专业拓展的影视文化欣赏课程贴近时尚,效果远比文学课来得更直接,所以这些院校极少开文学课程,特别是现当代文学课程。

  3.师范类高专院校开设现当代文学课程,但与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要求强不同,所以课程设置上都是继承本科院校文学课程的模式,重理论,轻实践,或者说是重课本的讲解,轻实践教学环节,重文学常识的灌输,轻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探索其对策

  随着高职高专教育的迅速发展,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体系,已成为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关注的热点,而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培养创新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深化实践教学内涵,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也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笔者认为,高职高专“现当代文学”课程实践教学可以从实践教学环节的理解、方法模式和如何提高学生实践综合实践技能等方面去进一步探索。

  1.高职高专院校文学类课程也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高职高专院校强调培养人才的实用性和技能性,实践教学即是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服务,相对于传统的理论教学而言,它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完成知识的传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实践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也得到初步确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也反映出来新形势下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大力发展实践教学。这是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特色的体现,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是全面提升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重要体现。

  2.对实践教学的理解。

  对于文科类课程来说,特别是文学类课程,实验实训资源配备、资金人员分配、设施场地等缺乏和不足,所以教学人员在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方法使用上,均倾向课堂教学和理论知识传授,而把实践教学放在次要地位。针对高职高专院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困境,许多研究者做了探讨,如李瑛珊认为高职高专文科专业是一种连续性的实践教学,贯穿整个大学三年级的教学过程。如杨素娟提出“实践演练”法,即“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演练中锻炼和提高实践能力及沟通、交流与合作能力”。笔者认为,要真正实现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平衡发展,探讨文科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机制,文学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不如放下姿态,贴近现实,从小处着手,把侧重点放在教学环节、方法模式的改进和如何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等方面,实现“大课堂”的实践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

  3.如何加强文学课的实践教学。

  ①课堂教学中融入学生实践环节。由于传统教学均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宰者,学生主观能动性无从发挥,学生能力也很难得到锻炼和提升。在调查问卷中,大部分学生提到教师上课形式单一,多以讲述为主,内容陈旧,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文学类课程要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审美能力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等综合实践能力。所以教师要做到认真备课,写好教案,精心设计与安排课程内容和步骤,有效的运用多媒体手段,对经典篇章学习中培养学生听、读、讲能力,当然,课堂上师生的互动也非常重要,因为要参与到互动的课堂中来,学生课前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整个学习经典文学的过程,不再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爱理不理,被动接受,而是在听、读、讲、写中即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又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提高动脑、动口、动手等综合实践能力。

  ②实现“大课堂”的实践教学模式。文学课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综合人文素质,高职高专院校侧重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不断提高高职高专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力推动高技能人才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在课堂内的时间空间是有限的,诵读能力、写作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演绎表演能力、沟通交流协调能力的培养还要要借助学校、社会这个“大课堂”来实现,“大课堂”实践教学中教师处于指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文科专业实践教学过程是贯穿整个大学三年级的连续性教学过程,而且应该是一种富于文化特质的实践教学,为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可以安排寒暑假专题旅游调研。延安、井冈山、遵义、韶山、百色等地的“红色之旅”让学生亲身感受现代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化基础和文化氛围,体会《小二黑结婚》《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当时的创作激情。桂林、凤凰等地的“文化之行”让学生更了解贺敬之笔下的《桂林山水歌》和抗战时期丰富文化,了解沈从文笔下真正的“边城”。挖掘校内资源,利用一切机会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