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副词也的主观性研究文学论文

本文共计367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副词也的主观性研究文学论文

摘要:

该文在吕叔湘先生《现代汉语八百词》对“也”字用法总结的基础上,将其四类用法进一步分为两类,一类为客观性用法,一类为主观性用法;在认为“也”表示两者类同的语义基础上又进一步从“也”的主观性与句重音的关系、“也”委婉语气功能的内在动因、类同与甚至的区别等三个方面对“也”的主观性进行了分析。

副词也的主观性研究文学论文

关键词:

主观性;类同;句重音;委婉语气

1概述

  “也”的语义用法各家学者有许多的不同的认识,一般都认为是表示“相同、类同”,但之前包括吕叔湘在内的学者们把对“也”的描写过多的拘泥于“两事”,或者说比较多的注重对其客观性用法进行分析。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一书中对“也”的语义及用法做了比较全面的描写,总结了不同句子中“也”“表示两事相同”的各种情况,把“也”用法概括为四种:1)表示两事相同,2)表示后果相同,3)表示“甚至”,起加强语气作用,4)表示委婉语气。在我看来,其中前两者基本上是客观性的用法,后两种则主要是主观性用法。我认为对“也”的主观性用法进行深入地研究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与把握“也”的语义及用法。

  语言的“主观性”是指语言的一种特性,即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的“自我”表现成分,也就是说,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Benveniste(1971:225)指出:“语言带有的主观性印记是如此之深刻,以致于人们可以发问,语言如果不是这样构造的话究竟还能不能名副其实地叫作语言”。

  然而在结构语言学和形式语言学占主导地位的情形下,语言学家对语言的“主观性”长期不予重视。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语言的功能就是“客观地”表达命题,不愿意承认话语中还有表现自我的主观成分。对语言“主观性”的研究因而至多限于文学研究的范围,而没有进入语言学的领域。近些年来,语言学家开始对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给予充分的关注,这跟近来语言学“人文主义”的复苏有关,特别是功能语言学、语用学、认知语法的兴起,使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结构语言学和形式语言学所主张的“科学主义”受到挑战。本文就是在充分肯定语言的“主观性”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在对“也”字客观性用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也”的主观性。

  我们首先还看下面一组例子:

  1.小李走了,小王也走了。2.你不说我也知道。3.100元不够,10000元也不够呀!4.声音也就这样了。在第1句中,“小王也走了”是相对于“小李走了”这种情况的而言的,“也”使两者发生的类同,表明两事相同。第2句中,“我知道”是基于前面条件而得出的一种相同的结果,这个结果是不以前面的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因此第1、2句是“也”的客观性的表现。

  但是在第3句中,“10000元不够”与“100元不够”不是简单的类同关系,而是有了主观性成分存在。第3句强调的不是“100元”与“10000元”的类同,而是说话人有意强调所需要的数额之高,换句话表达就是:别说100元了,就算是10000元也不够。

  第4句,如果去掉“也”,改为“声音就这样了”,就会让听话人感到比较生硬,是一种客性表述,但是加上“也”就让人感到委婉。同样这种委婉也是一种“主观性”的表现,增加了说话人的情感因素。第3、4句有一种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试图用有限的语言表达尽可能多的信息,都或多或少的加上了说话人的主观性的印记。

2句重音与“也”的主观性

  说话人的主观性往往通过某种形式进行表现,这种表现也称为“主观化”(本文暂不考虑主观化的问题)。其中句重音就是形式之一,在上面的例句中,读第1句时我们倾向于把后一句的重音放在“也”上,强调了“小李”和“小王”有相同的动作“走”,而第3句我们倾向于把重音放在“10000元”上,而不是放在“也”上。究其原因,我认为是第3句的主观性表现,说话人意在强调所需的数额之大,因此用句重音的方式来突出了“10000元”。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