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副词也的主观性研究文学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67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我们根据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对“也”的分析归类再举以下几组例子:5.你去北京参观访问,我也去北京参观访问6.我们也划船,也游泳。7.天亮了,风也停了。8.他会车工,也会钳工。9.这里的气候我也喜欢,也不喜欢。10.昨天你也去颐和园了?11.树叶一动也不动。12.一颗粮食也不浪费。13.他头也不抬,一心扑在工作上。14.捡垃圾的也来听音乐会。上面的例句5-10中,句重音都放在“也”上,突出了“也”的类同的语义。11-13的重音就不能放在“也”上了。第11句中,放在“一动”和“不动”上,说话人目的是突出树叶的静止状态。

  第12句中,重音要放在“一颗粮食”上,强调突出对粮食的珍惜,第13句重音放在“头”上,突出埋头工作状态。第14句的重音放在“捡垃圾的.”上面,强调其与听音乐会的差距之大。所以及11-14句不是两着的类同,而是对某一关系的强化与突出,有说话人的情感因素在其中。

  以上分析证明,副词“也”在句子里不负载句重音,句重音落在主语或其他成分的时候,“也”具有主观性,表明说话人对命题的主观看法,认为命题在程度上是远高于现要求。可是副词“也”的基本用法是用来表示“两个事物”的类同关系,所以说话人要想通过“也”表明自己的的主观看法,就得弱化“也”表示“两者”类同的词义,以彰显其主观性的用法。于是就得在形式上做一些变化,不让句重音落在“也”上,让它落在需要强调的句子成分上。

3类同与“甚至”的区别所表现的主观性

  “也”的基本用法是表示“两个事物”的类同关系,也就是《现代汉语八百词》:1)表示两事相同,2)表示后果相同;而且上文中我们也发现了句重音与“也”的主观性关系。句重音是一种人为表现说话人主观性的形式手段,可以说是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如果我们不标注句重音,“也”的主观性是如何体现的呢?试比较下面的例句:15.王老师也教语文。

  一般认为,如果没有上下文的对应,这句话是有歧义的。

  可以理解为以下三个意思:

  A.(李老师教语文),王老师也教语文B.(王老师教数学),王老师也教语文,C.(王老师学语文),王老师也教语文以上这三种理解都可以存在并实现,“也”的意思都是表现类同的关系。A句是王老师与李老师的类同,也就是在教的这一类中追加一个同类:王老师;B句是数学与语文的类同,也就是在王老师教的这一类中追加一个同类:语文,C句是学与教的类同,也就是在王老师的诸多行为中追加一个同类:教。

  但是我认为还有一种语境存在:

  D.王老师也教语文,(现在什么人都能教语文)。

  在这一句话中,隐含着前一句说话人的主观认识,说话人认为语文不是什么人都能教的,可现在什么人都去教语文,甚至王老师也教语文。D句不同于A、B、C三句的原因还是在于“也”的主观性。A、B、C三句没有主观性意思,是一种客观表述,而D句是加入的说话人的认识,不再是“类同”,而是表示“甚至”用法,用来加强语气。

  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

  16.(给多少都行),不给也行。17.(一个教室坐不下),十个教室也坐不下。18.奥迪开不进去,奥拓也开不进去。第16句“给”和“不给”不是简单的同类追加,而是说话人强调对你“给”这件事件的不在乎,第17句“一个”和“十个”也不是简单地数量的追加,而是说话人认为“人太多”,地方不可能坐下。第18句也不是说奥拓是奥迪的追加,而是说话人强调路窄,任何车都没有过去的可能。

  由此可见,如果“也”之前有类同追加类,“也”之后的项主类同追加项,则“也”是表现一种客观性用法。如果之前没有同类,如:“什么人”与“王老师”应该是一种层级关系或者是一种包含关系,则不是客观性用法,属于主观性用法。

4“也”的委婉语气与主观性

  “也”的委婉语气是怎么体现出来的?“也”的基本用法是表示两种情况类同和并存,但“也”是从个体的角度认知某一成员集合的同,因此表示“小量”,不能表示“程度深”,只能用来表示委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