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当代文学教学的论文15篇(第9页)

117 次下载 25 页 47258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利用校内各种会议、活动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能力。中文专业的学生很大部分将来是从事文秘工作,公文写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非常重要,学生可以在校内承担各种会议的安排和组织、报告和文稿的起草工作,参与大型活动的筹备、组织、接待、服务、外联、总结、材料归档等,可以到学校和院系办公室和档案室协助服务和锻炼,真实体会文秘等工作的感觉。在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和艺术活动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社团活动和艺术活动是大学的文化特色,在各种活动中融入文学课的教学,如朗诵比赛、广播站播音员选拔,演唱比赛、舞蹈比赛、话剧表演等活动。朗诵过程中,如对徐志摩《再别康桥》的演绎,要准确无误和字正腔圆外,对作品的意境内涵的理解要到位,朗诵效果才显得不做作而且真切感人。话剧专场排演最多的经典剧目就是曹禺的《雷雨》,还有《白毛女》、歌剧《刘三姐》,或是改编源于现当代文学的篇目如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等。这些节目的完美呈现演出离不开学生对作品内容和人物形象的深刻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演绎表演能力、协调合作和交流沟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③实践教学中结合实际凸显学校和专业特色。特色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不能偏离学校和本专业特色,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艺术兴学”为办学特色,中文系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筹办一年一度“话剧节”,已历时11届,成为校园文化一大品牌,由于成效突出,被评为20xx年度广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学生在校三年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受益匪浅。

  4.实践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①看实践教学计划是否符合专业特色和能否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②看教师能否做到每次课都有目的、有要求,检查是否指导到位。任何一种实践教学形式都难以完全解决高职高专学生所有的职业能力培养问题,由此,更多的实践教学形式的有效配合就成为技能养成和培养的关键。

  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文学类课程更应该勇于面临新的挑战,不断探讨和开发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满足社会对实用性人才的全新要求,为课程的改革创新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当代文学教学的论文6

  摘 要:“中国现当代文学”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突出的人文性、审美性特征。然而该课程在现行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为教师,首先要从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入手,做到经典性与人文性、审美性相结合,力求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质有所提高;其次要尝试多种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

  关键词: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改革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高校中文系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同时由于它与现实联系紧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有较大影响。笔者在从事现当代文学教学十多年的实践中,力求把教书育人的宗旨贯彻其中,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文素质,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搭建一个教学的平台。近几年来,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尤其在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教育创新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是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力求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质有所提高。以往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是一种典型的知识型教学,主要是从历时的角度梳理文学史的线索,在此基础上,评述重要作家作品、文学现象和文学潮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应有的文学史知识。而作为文学史最基本的构成要素的作品,其美感特征和审美教育的功能,常常被一些纷繁的文学史知识和抽象的理论分析所遮蔽和掩盖,并没有充分发挥它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潜在功能。从教学实践看,许多同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的理解,过于依赖文学史教材中的学术定论,而忽略了个体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未能将自身的情感体验、生命意识融入对作品的审美体验,因而虽然获得了知识,但对自身的人格养成和素质培养并未产生太大的影响。加之课时的限制,如当代文学部分在我校是开设一个学期,每周3个课时,却要讲授从1949年到1997年近50年的内容,更使得这种讲授浅尝辄止。为使这种知识型的教学模式向素质型的教学发生转变,笔者在教学改革中,对《当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做了较大调整,在宏观把握当代文学史发展脉络的前提下,把教学的重心倾斜到了作品方面。绪论部分对当代文学的概念、分期、发展概况、重要的文学史事件进行介绍,通过这部分内容,学生对50年的当代文学史就有了一个整体的轮廓和印象。正文部分精选能够覆盖当代文学三个发展阶段的十几部作品进行精讲,作品的选择原则是既要考虑审美性,又要兼顾文学史方面的代表性,同时在文体方面兼顾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多种体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