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音乐 > 正文

理工科大学生在音乐为媒介中提升人文素养论文(第3页)

本文共计580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1 、 感知能力的提升

  音乐鉴赏的过程并不是机械地照搬和理解乐谱上的术语,是音乐鉴赏者凭借听觉去感性地把握与领会音乐的一种心理活动。我们以提升感知能力为基本出发点,进而强化学生对于客观世界的感性把握能力,并使之理性升华。我们始终要把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艺术教育特点和优势,通过音乐鉴赏课潜移默化地来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提高认知能力。特别要注意这些学生经常需要面对构图设计中各部件之间的协调与统一,产品外观设计、线条的自然流畅等与审美相通的地方,利用这里的特长和优势,促进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向往,顺势引导,巧妙对接,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 记忆能力的提升

  记忆力是指通过识记、保持、再认知的方法,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或经验的一种能力。根据记忆内容的变化,记忆可分为:动作记忆性、情绪记忆、形象记忆以及抽象记忆。工科学生因其专业的特殊性,在平时的学习中需要熟记大量的公式,并加以应用,记忆对他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通过不断地记忆来得到知识的积累,从而获得认知能力的提升,这也是人的特殊能力。然而情绪记忆是通过体验而产生的情绪与情感的记忆,因为这种体验是自发的,是情不自禁的,所以这种记忆的内容框架牢固、深刻。我们努力通过音乐鉴赏课程把他们从概念、数字、逻辑等方面的机械抽象型记忆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在生动美妙的音乐中锻炼情绪记忆能力,在快乐中获取新的能力,这也是对他们专业学习的巨大促进。

3 、 创新能力的提升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能力。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听者在感知美的同时,激发出巨大的自由想象的空间。一件优秀的音乐作品中凝聚着创作者对当时的情况、情绪、心灵与情感等方面的综合反应,通过不断欣赏这样的音乐作品,使人们视野更广阔,思绪更深远,甚至会产生很多科学的灵感。有文字记载,爱因斯坦承认自己发现相对论就是受到了音乐氛围的启迪,科学发展史上这种例证很多。对理工科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常沉浸于美妙悦耳的音乐之中,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进而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授课教师可以在音乐鉴赏的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营造灵活多样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所能支持的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的同时,指导他们深入到教学情境中,尽情的联想和思考,让他们不由自主的动脑、动手,对音乐作品进行研究探讨音乐中无尽的奥秘,并肯定其在研究探讨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行为。这样的音乐鉴赏课程,比较容易抓住学生心理,使他们在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发展形象思维,有利于大脑左半球功能的调节和开发,从而避免单一的抽象推理,增强对学习对象的理解和掌握。

  音乐鉴赏课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的活动是工科院校实施素质教育和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音乐感知、想象联想、理解认识等多种心理功能综合的动态过程。这些心理因素彼此相互渗透,存在着微妙的关系,对于学生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创新能力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是激发工科学生潜力的有效途径。

  艺术教育的魅力在于可以使人们在精神和道德上得到升华,通过发现音乐的美而创造生活的美。根据学校音乐课程改革的方针,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大致有三个目的:一是通过音乐教育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反应力、想象力、判断力,同时具备一定创造性思维能力;二是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艺术氛围,丰富其课余生活;三是授予学生一定的审美观念,同时使学生学习到一些基础音乐知识,并能从中体会到一些音乐艺术美,提高其精神境界。从上述几点来看,学校音乐教育要培养的对象与音乐鉴赏课程所表现出的特征是一致的。作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今天,我们要以人为本,在注重创新思维的大前提下进行工科院校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把握工科院校学生的特点,了解他们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切实有效地帮助其感知音乐美,引导学生赏析并亲近音乐,让他们于大学期间尽情展现青春活力,培养良好的气质和修养,这也为他们将来提供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