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生物化学研究论文(第16页)
本文共计4176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1.双语教学的内涵
双语教学即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的外语或第二语言,通过教学和环境,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能代替或接近母语水准。指的关注的是,双语教学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通过学习学科知识达到掌握和训练该语言的目的。与此同时,双语教学提倡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不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一味的外语授课,是达到既能学会学科知识,又能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掌握外语的目的。双语教学的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在美国,双语教学一般指的是用西班牙语进行的学科教学,而在加拿大,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法语,双语教学一般是指在英语地区用法语授课的教学形式。澳大利亚的双语教学指的是用非母语(英语)进行的部分学科教学。其目的大都是使这些拥有众多移民的国家能更好地体现其多元化的共融性。在欧洲,涉及的语言大多是英语,旨在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际,繁荣经济,形成合力。我国及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正在探索试验的双语教学,受到国际通用语言-英语的影响,为了与国际接轨,一般是指用英语进行学科教学的一种体系。在我国各个高等院校提倡双语教学的努力各处可见,21世纪的中国加入WTO,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也向中国涌入的今天,国家和社会对于双语人才的需求程度迅速提高,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因此,我国高等院校积极推行双语教学无可厚非。但是鉴于学生的现状以及双语教学缺乏足够经验和条件,对双语教学的效果起了负面的影响。不很熟练的语言来接受完全陌生的学科知识,其结果违背了教学的初衷。
2.教学现状
《食品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食品在人体中变化的科学,其内容包括食品的化学组成及其结构、食品在人体中的代谢及营养功能以及加工过程对食品的影响。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各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为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酶工程与发酵工程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并提供实验技术和方法。对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目前学生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课程本身内容难度较大,利用第二种语言讲授,不能及时理解和消化;专业词汇展现量多且偏长,具有挑战性;双语教学的老师的灵活性受到限制,只讲授课程,导致规定时间内讲授的内容过多等[1]。为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高质量人才,针对《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有效进行了探索,为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一些教学思路。
3.改革思路
3.1调整课程设计,引入以学生为主体、解决问题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是强调课程的组织形式产生于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目的。课程结构由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来决定。《食品生物化学》既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也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是对生物生命现象的化学性研究。较之于其他课程,具有较高的难度,理论性比较强,即便是全中文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授是一种挑战。就此进行双语教学则更增加了课程的难度。目前,教授知识最重要的是教师所做的有关讲授内容的PPT和对此内容的教师的降解。我们要求学生们上课之前要进行预习,了解其内容,但大部分的大学生都会利用上课时间去试着接受知识。在这种背景下,PPT和降解的内容全英文进行,学生很难短时间内接受并消化课程内容,导致学生失去对这门课程的兴趣,这门课程的薄弱基础继而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致使学生英语失去兴趣,专业课没有学好的状态,违背了双语教学的初衷。
3.2专业词汇多且长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专业术语非常的多,且常常可以见到大量的专业性短语。很多教师们对于双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之一归纳为学生的英语水准[2]。学生良好的英语水平对于双语教学来讲,可以较好的提高专业术语的熟悉程度,但每个学校、每个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均衡,单纯的找出学生的英语水准。多数本科生学了十多年的英语,读、写、理解、说都是一大问题,即使到了大学本科毕业时,看懂一篇SCI论文或写一篇英文论文难度非常大。据调查,我们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的CET-4第一次通过率不到20%,英语总体水平有限。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是英语课综合运用,学生的哑巴英语情况增加了授课难度,相当学生对双语教学有畏难的情绪,极大地妨碍了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双语教学可以建立分层次教学模式[3],我国几所重点大学的学生们的英语水平高,课程双语教学可进行全英文教授的方式。针对于我们河南农业大学食品专业的学生们的英语水平,采用英文PPT,中文讲授的方式,专业名称要提示中文名,这样,学生们通过中文的讲授,理解了该课程讲授的内容,还掌握了英文的写法,考试题均是英文的,但答题可以采用中、英文,这样可以引导他们顺利阅读有关食品生物化学的一些SCI英文论文,真正通过双语教学,达到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