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护理学 > 正文

糖尿病护理途径论文(第3页)

本文共计694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3.1实现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

  护理路径使健康教育制度化.具体化,并贯穿在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各个环节中,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工作规范化,在以往的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工作中,护理计划都是由个人制订,缺乏共同认可的标准化流程,用规范工作中有章可循,使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避免了盲目机械地实施护理教育及由于个人水平、能力不同造成的低效教育;临床护理路径的连续性、完整性有效地避免了常规教育行为做不到位等现象,从人的整体出发,从心理、社会、疾病等几个方面做出护理诊断和计划,进行个体化、预见性护理,使病人得到有效的健康教育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治疗措施不是“药到病除”的短暂过程,需要病人主动参与和自我调节及有效的自我管理。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使病人能够主动参与到护理计划中来,预先知道要接受什么样的照顾,事先了解有关疾病的问题、自己怎样与医护人员配合,主动参与护理过程积极配合治疗,从而增强糖尿病病人自我护理的意识和能力,增加了护患交流机会,提高了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3.3保证健康教育的延续性和完整性

  目前国内临床尚难做到由一名护理人员在病人住院的全过程中连续地进行健康教育,易形成病人有问题四处查询,护理人员相互推诿的现象。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后,护理人员遵循路径的内容和图示,以图表的方式将宣教内容清晰地展示给每位糖尿病病人,使病人入院当天能得知自己在住院期间将会得到的治疗护理宣教内容,积极地参与到各项工作中,从而密切了护患关系,促进了信息的交流、传递,减少了中间环节,保证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3.4完善个体化健康教育

  通过建立和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做到了个体化护理。在糖尿病知识问卷和糖尿病相关病情评估的过程中,能了解到该病人糖尿病发病治疗经过、知识水平、接受知识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从心理、社会、疾病等方面综合分析,找出教育的重点,为实施个体化教育提供依据,使病人得到有效的健康教育,有效提高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质量,避免了流于形式、毫无侧重的常规式健康宣教。

  3.5提升健康教育效果

  相关研究显示,把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病人的健康教育中,已经取得了有效的结果。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实现糖尿病教育的标化,有效地矫正不合理、不规范的教育行为(教育不到位和教育过度等)从而保证了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3.6有利于培养专科护士

  临床护理路径这一程序化和标准化的工作方式,培养护士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及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在健康教育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护士对病人的受教育水平进行随时评估,评价病人何时进入下一个阶段,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具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由此促进糖尿病专科护理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水平的提高,进而为专科护士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4小结

  糖尿病健康教育作为糖尿病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及远期转归,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日益受到专科医护人员的重视。临床护理路径理念的引入,为糖尿病健康教育者提供了可供依循的工作模式,使糖尿病健康教育规范化成为可能,从而可进一步促进我国的糖尿病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3篇:糖尿病临床护理质量的比较分析

  糖尿病属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者是生物学障碍造成血糖处在较高的状态中,属于一种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治疗,并在日常生活中对血糖进行监测,注射胰岛素接受治疗,从而有效控制血糖。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不到及时有效控制的话,将会造成严重并发症的出现,严重时会导致患者死亡。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组建糖尿病护理小组后,收治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在糖尿病护理小组组建前,收治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对糖尿病护理小组组建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进行对比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糖尿病患者90例,均在组建糖尿病护理小组后,作为观察组,其中男56例,女34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56.2±2.4)岁,病程1~24年,平均(13.5±1.6)年,包括1型糖尿病23例,2型糖尿病67例。在糖尿病护理小组组建前,收治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5例,女35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58.6±2.6)岁,病程1~26年,平均(15.6±2.3)年,包括1型糖尿病26例,2型糖尿病64例。对两组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