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脑梗塞患者中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论文
本文共计457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老年脑梗塞患者中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论文
第1篇: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塞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脑梗塞在临床多发于老年人,主要表现为血管内膜损伤以及脑动脉粥样硬化,如若不接受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具较高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当老年脑梗塞患者发病时,其运动功能、认知功能以及语言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需要临床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因此,我院开展本次临床护理试验来探究康复护理是否能有效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进行干预。
1资料与方法
l。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脑梗塞患者共114例,患者收治年限均在2012年8月至2015年7月之间,随机将114老年脑梗塞患者通过抽号分成两组,每组各有患者57例。其中一组老年脑梗塞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设定为常规组。常规组中有32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4例非心源性脑栓塞患者33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57例老年脑梗塞患者的年龄跨度为62~84岁,平均年龄为(68。24±2。58)岁。另一组老年脑梗塞患者则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康复护理,设定为康复组。康复组中有33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一25例非心源性脑栓塞患者,32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57例老年脑梗塞患者的年龄跨度为63?85岁,平均年龄为(68一47±2一31)岁。
两组老年脑梗塞患者的性别、病例类型以及平均年龄一般资料,通过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计算处理,0。05,—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通过常规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进行干预,即在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应的评估,并对患者的药物过敏史以及病史进行询问。患者的基础信息搜集完成后,根据其具体病症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医护人员对药物治疗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记录内容主要包括用药名称、用药方式、用药剂量以及用药反应。不能自主翻身的患者,医护人员需定时帮助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并防止患者发生坠床的意外。如若护理治疗中出现异常状况,医护人员需对发生原因进行排查,并予以及时处理。
康复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进行干预,康复护理的具体内容主要分为健康心理护理以及肢体康复锻炼两大块。健康心理护理是对患者康复训练心态的调整,引导患者转变消极思想,配合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进行适度的训练治疗,循序渐进对自身的各项机体功能进行恢复。通过交流的方式,不仅能够排解老年脑梗塞患者的负性情绾,还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减少护理纠纷;肢体康复锻炼是康复护理中的重点内容,包括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行走训练、认知训练、语言训练以及曰常训练,肢体康复锻炼的内容需要一步步进行,每个训练过程有其独特的训练内容以及训练方式,训练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医护人员在进行肢体康复训练时,需定期对患者的训练成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训练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另外,训练时医护人员有责任对患者进行实时的关注,避免患者训练不当发生摔倒以及碰伤的意外。
1。3评价指标
两组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疗效标准主要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当患者肢体麻木、乏力症状完全消失,且肌力等级提升>3级时,可判定为显效;当患者肢体麻木、乏力症状显着改善,且肌力等级提升在2?3级之间时,可判定为有效;当患者肢体麻木、乏力症状无任何改变,且肌力等级无提升时,可判定为无效。
对两组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疗效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例数进行统计,计算出相应的总有效率,当总有效率的数值越高时,护理效果越显着。
通过模糊数字评分法对两组老年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日常生活质量进行评分,上述两项评价指标的分值均在0~10分之间,当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数值越低且日常生活质量评分越高时,可确认临床护理效果显着。
1。4评价指标
文中两组老年脑梗塞患者的各项对比数据,均需通过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计算处理,百分率用以表示总有效率的计数资料,组间卡方检验对比,均数±标准差用以表示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日常生活质量评分的计量资料,组间f检验对比,当数据差异处理求得P0。05时,可确认存在统计学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