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护理学 > 正文

老年脑梗塞患者中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457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结果

  康复组老年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高达89。47%(51/5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44%(43/57),数据差异接受统计学软件包的处理。户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老年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对比数据。康复组老年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日常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接受统计学软件包的处理。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老年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曰常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数据。

3讨论

  老年脑梗塞患者的常规护理主要是对临床的用药情况进行干预,并予以必要的体位干预以及坠床护理,缺少与患者进行交流,且没有通过训练的手段对患者的各项运动能力、认知能力以及语言能力进行恢复,所以临床护理效果并不理想。康复护理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从两大方面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内容进行了提升。

  3。1健康心理护理

  康复护理过程中,老年脑梗塞患者需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相应的调整,应接受自身状态所能承受的训练强度,不宜急功近利,超负荷的进行康复训练,进而导致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时候患者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康复训练,并没有达到心理的预期效果,往往也会在临床表现出烦躁、抑郁的负性情绾,甚至有抵触护理治疗的心理,具有较差的治疗依从性。因此,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同时,应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在康复训练中的疑问与心理状态,从专业的角度,指导患者如何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调节好自身心态,树立治愈脑梗塞的信心。

  3。2肢体康复锻炼

  老年脑梗塞患者的肢体康复训练在卧床时就予以开展,通过卧床期间一定量的关节被动训练,对患者的肢体功能进行一定的程度的保护,避免患者有功能退化以及肢体关节变形的可能。卧床训练每天宜进行2~3次海次训练用时为30分钟,禁止过度活动对患者的颅内压进行升高,通过卧床期的功能训练患者有一定程度的肌力恢复后,可开展坐位训练,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可以辅助患者进行床栏的起坐训练,并逐渐引导患者自行完成起坐动作。老年脑梗塞患者在一开始训练时,可有靠背支持,随着训练时间的推移,患者放弃靠背支持,并完成独坐。

  老年脑梗塞患者在能完成独坐后,开始对平衡能力进行训练,平衡训练的内容为后方或侧方拿东西,向前方、侧方以及天花板观察。医护人员引导患者将腱肢抬起移动,并可适当进行拍球或者抛接球的反应训练。

  老年脑梗塞患者能够扶床站立,且已掌握平衡时,可根据医护人员的指导进行一定程度的行走训练,行走训练的流程主要为抬腿、扶床行走、辅助器训练以及独自行走,行走训练有一定的过程,医护人员需对患者的训练情况进行监督,防止训练过量对患者造成伤害。

  老年脑梗塞患者发病时,会有一定程度的认知障碍,需要进行相应的训练对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智力水平进行恢复,训练可通过心算、双子次认知、图形辨认、汉字旋转、汉字快速比较以及数字工作记忆来完成。

  老年脑梗塞患者发病时,语言功能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造成语言功能障碍。语言训练主要是对患者的面部表情肌肉进行刺激,辅以对话、词组、单字以及发音的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发病前的语言水平。在语言训练过程中,医护人员与患者可以通过表情、手势或者书写进行交流,按步骤进行语言训练。

  老年脑梗塞患者在进行日常活动时,也能达到肢体康复锻炼的效果,喝水、洗脸、更衣、拿筷子以及接递物品等行为能有效对患者的身体机能恢复进行加速。

  总而言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康复护理不仅能够有效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以及曰常生活质量进行提升,还能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第2篇:探索脑梗塞患者中早期康复护理

的应用效果

  脑梗塞是指脑部的动脉系统中的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闭塞,致使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坏死。该病老年人发病率较高。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52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索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脑梗塞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现将本次研究的结果作如下报道。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