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护理学 > 正文

老年脑梗塞患者中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论文(第3页)

本文共计457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般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52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失语、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所有患者入院以后,均行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梗塞。其中,男性45例,女性33例;年龄50~69岁,平均年龄62。3±4。4岁;将52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史等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本次实验患者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并参与此次治疗。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早期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如下。

  1。2。1体位护理:以侧卧位为主,避免仰卧位。患侧卧位时,患肢轻轻拉出,以免受压,置于前伸位,前臂外旋,掌心向上,患侧卧位可牵拉整个患侧肢体,辅助治疗。协助患者更换体位,防止关节挛缩,压疮等。

  1。2。2肢体康复锻炼:对患者进行肢体康复知识宣教,每日按摩患肢,指导患者进行自主运动训练。

  1。2。3语言功能康复锻炼:指导患者进行口腔操练习,鼓励其发音(循序渐进,由单音节发音到多音节发音),鼓励患者进行简单的交流。

  1。3观察指标: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

  1。4疗效评定标准:疗效评定标准为: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0级病残程度为基本康复;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1~3级病残程度为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为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不超过18%。

  1。5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试验观测数据均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脑梗塞的病因主要为慢性心房颤动、风湿性心瓣膜病、心肌梗死、心房粘液瘤、心脏手术、二尖瓣脱垂等心源性病因及肺静脉血栓或凝块、颈

  动脉纤维肌肉发育不良、肺感染、败血症等非心源性病因。临床表现主要为突然起病,多不伴颅内高压症状,可有意识障碍、脑疝、偏瘫、偏盲、失语、同侧眼失明、偏身抽搐症、失读症、眼球运动麻痹、四肢瘫痪甚至死亡。脑梗塞神经受损导致的运动障碍的康复效果,与其开始治疗的时间有密切关系,越早开始治疗疗效越好。

  急性脑梗塞发病后的前3个月是功能恢复最快的时期,以往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治疗常从恢复期开始,但有学者认为,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治疗在1?2周内实施,疗效比在恢复期开始康复治疗更佳。有研究结果表明,早期脑梗塞患者有较高的康复潜力,康复护理可有效降低脑梗塞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帮助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的康复M,使患者能够尽快患者回归家庭及社会。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