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新体系的论文(第3页)
本文共计579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建立实验主讲教师制,青年教师助教制度,成立教学小组,从多方面保证实验教学效果。教学小组由两名以上主讲教师组成,负责若干实验项目。每个教学小组负责制定出实验的具体教学要求;新教师的课前时间段的教学质量,包括要求为每位助教上一次示范课;负责检查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包括讲解、交流、巡回指导和授课时间等方面;检查实验报告的批阅和解决突发事件等工作,确保实验的总体教学质量。实验中心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实验课教学规范、实验教学质量监控实施意见、实验教学专家督导制度、实验教学督导工作手则、实验教学督导工作计划、实验教学过程督导规范、青年教师听课制度、新教师培训计划、新教师培训实施细则等。
通过上述的措施使学生理念更新,创新能力更强,满意度提高。通过实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标准。学生对实验课重要性的认识:认为实验课重要或更重要占92%,提高32%;学生对实验各环节重要性的认识:认为实验过程和收获重要的占79%,提高30%
3.3以学生为中心,推进创新素质教育工程
通过创新素质教育工程的实施14,使我校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突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着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结合更加紧密;使我们在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强调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相互促进作用,强调人文素质教育在专业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51,强调专业素质教育在创新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专业素质和创新素质教育,实施创新素质教育工程,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深入开展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开展设计性探索性实验,通过学生分小组,带教的教师指导,对各组设计方案讨论、答辩,并选取设计合理的可行的实验。这是一种培养学生大胆进行科研设计、研究探索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并成为融合与沟通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的桥梁。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对培养开拓型人才有重要意义。
(2)开展大学生参与的实验教学改革。成立了大学生实验教学改革委员会。同学们提出许多促进实验教学改革的设想,例如04级临床美容本科班潘红霞同学鸡尾酒教学法在机能实验学中的应用,03级临床本科班李艳同学医学探索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讨,03级临床本科班李俏同学机能实验学与循证医学相结合的探索等好的教学方法。近年来,学生共撰写教学改革论文30余篇,选择其中优秀的进入大学生实验教学改革论文汇编。
(3)开放实验室16j,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成立了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委员会和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指导委员会,开展同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大学生实验教学创新基地。充分发挥我校实验室的人、财、物的优势,调动广大教师、科研及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利用实验室、研究所的仪器设备、场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设立实验室开放基金,完善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办法,先后有3名同学申请了国家新型发明专利,自制实验仪器3台。在这些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实验技能,以养成严谨的科学工作态度,树立工程意识,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开展研究式和课题式的学习。通过在理论课讲授医学科研设计基本理论,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对科研的基本环节和方法有所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探索、发现、创新这些概念的理解,增强了勇攀科学高峰的信心。近年来学生已完成科研论文30余篇,发表8篇,录用6篇,其中优秀的进入大学生科研论文汇编。
(5)以开展班主任活动为平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张晓教授等老师担任10个学员队的兼职班主任,开展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和创新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利用课余时间,召开主题班会,举办人文素质教育知识竞赛,融历史学、心理学、地理学、医学为一体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得学生喜爱。申报课题,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五年追踪研究。营造以“学生”为本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体系,为国家、社会培养出合格、高素质医学人才。过小品等文艺形式表现出来,开展人文素质知识竞赛,增加了学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举办知识创新专题讲座,邀请国家发展科学研究院院士胡松涛举办专利申请的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参加成功人士李开复的讲座,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