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新体系的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579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4)设计性实验。“走创新之路,建特色强校”是学院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教学工作是重点,因此,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创新实验教学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积极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实现了医学实验教学从“验证实验为主”向“设计实验和探索实验”转变。采取了集中授课、小班实验教学和实验设计答辩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师指导下,自行选择课题、完成实验设计方案、通过实验答辩,确定实验项目,完成课题,撰写科研论文。这是一种培养学生大胆进行科研设计、研究探索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并成为融会与沟通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的桥梁。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对培养开拓型人才有重要意义。
通过探索性实验设计课程训练,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研究一般过程。自开展探索实验设计以来,共有12个本科班的1000余名学生完成探索实验设计,完成探索实验设计200余篇,并录入成都医学院大学生实验设计汇编。同时,撰写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8篇已发表,6篇已被相关杂志录用。
通过此过程,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同时达到了开拓视野、启迪思维、发展个性,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3.2以教学质量工程为主线,建立实验教学监控机制
教学质量工程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验课程与学科理论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为最终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互相支撑协调、共同推进现代化医学教学改革|2—31。我们把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确定为我校具有引导性的改革突破口,调动广大学生和教师进行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校的教育改革方向。实行实验教学学分制,编写特色的配套教材、双语讲义,建立实验教学监控机制,应用角色互换式和以问题为中心等多种教学模式;以整合资源为基础,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以应用现代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实验项目和实验课时科学和信息技术为重点,建立一流的实验教学平台。
具体表现在:
(1)创新知识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创新知识为中心,开展实验设计和探索实验。设计实验是一种培养学生大胆进行科研设计、研究探索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成为融会与沟通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的桥梁。学生首先以大班为单位学习实验设计方法,然后分成小组,利用课外时间查阅文献资料,运用所学的医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完成实验设计报告,经答辩后,和同学们分析探讨实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从中挑选优秀实验设计在教师指导下付诸实施,使学生初步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对开拓型人才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2)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教”为重点转移到以“学”为重点上。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解了解和掌握现代实验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交互式学习的教学模式。为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我们鼓励同学采用交互式教学模式。在网上预习系统中,交互式教学模式的使用作为一个专门的模块列出,同学在网上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在线查阅及时解决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向教师寻求帮助。经过一个学期,同学对交互式教学模式的使用基本掌握,这为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做好了基础准备。通过实践,很多同学反映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学会了最常用的实验设计原理和方法。
(4)反馈式教学模式。通过反馈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中心率先在校内开展理论和实验教学的反馈式教学法,把教师的理论讲课过程,反馈给教师本人,由资深教师和听课的学生进行评估;把学生实验过程反馈给学生本人,由教师讲解评估。
(5)基础结合临床的教学模式。我们开展了实验学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方法的探索。在完成实验学理论教学后,学生进入附属医院预见习,要求他们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临床表现,诊治病情。我们进一步开展了在寒暑假期间,动员1-2年级医学生分赴各自家乡医院,进行为期2-3周的临床预见习。早期接触临床使学生极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初步临床思维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