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化毕业论文 > 正文

襄阳的酒文化(第2页)

本文共计590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第五怪:鸡肉不奉客

  各地都有为客人择菜(奉客)的习惯,以此表示尊敬亲热。可在襄阳,唯独鸡肉是不奉给客人的。说起来还有一个传说故事。

  从前,襄阳城有个员外,过六十大寿。心里高兴给两位姑爷择鸡肉。

  大姑爷是举人,分到鸡腿。二姑爷是种地汉,分到鸡头。

  员外心意好,可两个姑爷都不领情。大姑爷本想讨口彩独占鳌头,结果分到鸡腿,认为这是熬不出头。一气之下拂袖而去。

  二姑爷每天干体力活,本想吃肉,可却得到的是鸡头,也是一肚子的气。心想这不是暗指自己是啃骨头的命?同样筷子一扔,也离了席。

  老员外目瞪口呆,只好叹道:鸡子只有八块,奉哪块都得罪人。

  从此之后,襄阳就流传下来“鸡子不奉客,各人瞅眼色”的规矩。

  第六怪:茶七饭八酒十分

  给客人倒茶不能茶水外溢,这是非常不礼貌。只能倒七分满,客人既好喝也好拿,可以说良苦用心,服务体贴。

  同样的道理,给客人盛饭,只能添八成,把饭堆起来,意味着客人是“饭袋”,这也是很失礼的。

  倒酒是个例外,给客人斟酒一定斟得往外漫,俗称“满上”,以示大方好客。

  第七怪:酒席上无大小,一切都听“酒司令”

  酒席开始,主人家按客人年龄、辈份、身份等考虑安排座位。然而喝酒时却一视同仁。

  为了避免招待不周,主人家自己或由大家推举一个酒量大又能劝酒的人当“酒司令”,作为酒席上的主角。

  酒司令既是酒桌的主角,也是酒桌的服务员。除了活跃气氛,还负责给客人斟酒。从上座客人斟起,顺时针倒酒,双手捧酒壶或酒瓶,以示敬意。

  第八怪:入座端酒杯,一气喝到底

  入席之人都有一个小酒杯,不斟酒时叫门杯,斟满酒叫“门杯酒",随时喝完随时斟满,不许有空杯或半杯酒存放着。

  只要入席端杯沾了酒,就得一直喝下去。否则主人家会以为有招待不周的地方,得罪了客人心有不安。

  第九怪:喝酒名堂多,滴酒罚三杯

  酒的名堂有涮杯酒、通关酒、碰杯酒、发财酒(壶底或瓶底未能将杯斟满的酒)。喝酒时常说起一个,走一个、敬一个等。

  但凡敬酒必须一口喝干,喝完之后,还得“亮杯”,把空酒杯亮给大家看。

  另外,酒规还有催杯、跳杯、赶麻雀、留杯、转杯的玩法。

  所谓催杯是敬酒人张口不喝者要回杯,是一种劝酒形式;跳杯是隔一人喝一杯;赶麻雀则是喝酒到了旗鼓相当时,斗酒的一种形式,桌子宾客一起向其中一个人敬酒,被赶麻雀的人要一次喝完面前所有的酒,然后往下一个对象传递。

  转杯是酒过三巡,主人或其子女或主妇出来敬酒,以表心意,一人必须喝一杯,最后由主人收杯。

  一般来说,当主人再次敬酒的时候,宴会也进入了尾声。

  这时候,由酒司令发起,大家共同站起来举杯,不论多少,一口喝完杯中的“团圆酒”,宴会这才圆满落幕。而后客走主人安,大家互道珍重,再约来日相见。

襄阳历史介绍

  襄阳城万山脚下的女神岛洲滩,旧称老龙洲,俗称桃花岛,即古解佩渚,属于中国早期历史万山文化区的组成部分,今日繁华闹市中的幽静之地,因为三千年前汉水游女、交甫解佩、神女弄珠的神话爱情典故发生地的缘故,现身于《诗经》、《楚辞》及后世历代文献,别看今天万山--解佩渚杂草丛生,可这里随意抓一把泥土,它能告诉您的故事都比襄阳城、古隆中、岘首山早上一千多年,文献和考古双重佐证,自新石器时代,襄阳人类就在此居住,人称襄阳文化之根。而人类与酒的渊源比之更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诗经》中收录了“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同样也收录了“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兮,游女怀思",可见解佩渚酒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以探究文化襄阳历史传承的视角,剖析解佩渚酒文化元素很有必要。

  重大历史宴会事件佐证解佩渚在襄阳酒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襄阳酒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襄阳人有史以来就喝酒,但真正载入史册的重大宴会屈指可数。东晋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的兰亭宴、南唐韩熙载夜宴、曹操铜雀台大宴、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成吉思汗斡难河之宴、乾隆帝的千叟宴等等都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重要一笔。值得襄阳人骄傲的是襄阳解佩渚也有一次中国酒文化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次历史文化大宴。建安十三年(211年),曹操不战而得襄阳,恰建安七子在襄阳聚齐,曹操在汉水之滨设宴赋诗,命题“汉水女神赋”。《艺文类聚》中有王粲、杨修、陈琳等《女神赋》传世,徐干、应旸之作已经缺失。此处喝酒地点为襄阳城的汉水之滨,宴会主题又是襄阳女神故事,因此判定就在解佩渚或附近并不会有太大差池。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