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化毕业论文 > 正文

襄阳的酒文化

本文共计590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襄阳的酒文化

  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不少文人学士写下了关于酒的名品佳作。襄阳作为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特有的酒文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襄阳的酒文化,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历史渊源

  秦汉时期,襄阳地区已经有十分发达的酿酒技术,酒的种类和工艺及饮法也多种多样,还出现过禁酒限酒令。盛唐时期,孟浩然在诗中提到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就是襄阳的菊花酒。李白写到“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虽然诗歌风格狂放不羁,充满夸张,但诗中所写即是襄阳米酒。

  晋代征南大将军驻守襄阳,经常在襄阳习家池饮酒,不醉不归,自称“高阳酒徒”,他喝的是襄阳黄酒。南宋岳飞抗金时,在襄阳放置了大量的酒,目的是让酒存储后升值后成为军饷。

襄阳黄酒

  襄阳黄酒颜色是乳白色,香气好,味道酸中带甜并稍带苦味,酒味很淡,其酒精度一般只有2-3度。其使用原料是糯米,又继承了古老传统的制作方法。夏天可冰镇后喝那感觉很爽;冬天则在火炉上加热了喝。

  襄阳的黄酒虽然被人称为“黄酒”但很容易引起全国人民的误解,因为“黄酒”是吴越文化的精典代表,随便一屈指算来,就有“女儿红”、“状元红”、“加饭酒”、“花雕”。虽然襄阳“黄酒”与吴越“黄酒”让造酒专家来看,都属于黄酒系列,但,襄阳的“黄酒”在外观上与吴越“黄酒”决然不同。襄阳黄酒是乳白色、浑浊的,澄清过滤后是无色透明的,外观珍奇,口味独特;吴越黄酒是淡黄色、澄清的。襄阳黄酒酒精度一般只有2-3度;吴越黄酒酒精度大多为15度。吴越黄酒瓶装后可长期储藏保存;襄阳黄酒一般散装,现酿现卖,当天喝完。

襄阳名酒

  襄阳位于汉江中游,地处荆山、神农架、武当山等良好的生态圈,地方物华天茂,一直以来都是出美酒的地方,现如今各大酿酒厂遍及各区。

  当代著名的酒如古襄阳酒、石花酒、演义酒等,不少酒厂酿造的白酒产品曾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等各级奖项,深受广大爱酒群众的喜欢。

襄阳酒与人

  中国古代描写襄阳与酒文化的诗歌颇多,同时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也有着与襄阳酒一样甘醇热情的襄阳人性格。襄阳人豪爽好客,与亲朋好友相聚酒是必不可少的,襄阳人爱劝酒、爱喝酒是本真性情使然。可能是因为襄阳人对于酒有着某种独到的情怀。从饮酒到交友;从宴会到作文、写诗等等,襄阳酒以独特的口感在不少人心中落下印记。

  襄阳人偏爱襄阳酒,他们用襄阳酒办宴席、待贵宾、献亲人。即使是现在市面上白酒数不胜数时,襄阳人也只钟爱襄阳酒。

  襄阳人骨子里有楚人之勇,也是受到襄阳特有酒文化的影响。李白在《襄阳曲》中写道“山公醉酒时,酩酊高阳下。头上白接篱,倒著还骑马”可见豪放与酒密不可分。

  襄阳人爱酒,爱自己特有的酒,附有侠义之风,虽然”我早已不问江湖“但是“江湖却有我的传说”。

襄阳热情待客“九大怪”

  喝酒喝的是感情,讲究礼仪得体,招待周到。久而久之,襄阳形成一系列有趣的“酒文化”。

  第一怪:怪酒不怪菜

  襄阳人待客不光是热情,更有讲究说头。以酒联络感情,以酒交朋友。只要有酒,哪怕切个黄瓜,拌个西红柿,大家也能喝得面红耳赤,心情舒畅。有“有菜无酒,站起来就走”的俗语。

  第二怪:三个菜不动筷

  在襄阳,三个菜为祭祀碗,这是咒人,不是给活人用的。所以多人宴请,在没上第四道菜前,是坚决能动筷子的,不然就是犯忌讳。

  第三怪:七个碟子八个碗

  既然是贵客,菜少了体现不出热情。所以一般招待朋友,民间有“七个碟子八个碗”的说法。招待贵客起步就是九道菜,以取友谊天长地久(九)之意。表明菜肴丰盛,待客心诚。

  第四怪:“头三尾四”全鱼酒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襄阳有山也有水,但凡宴席一定有山珍和河鲜。

  河鲜以汉江鱼为主,整鱼装盘,鱼头对准谁,谁先动筷子,别人方可食用。除此之外,还有喝酒的说道,鱼头对准谁,谁就要连喝三杯酒,相应的鱼尾对准谁,谁就要喝四杯酒。

阅读全文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