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物理论文 > 正文

大学物理论文精选[15篇](第7页)

本文共计4498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六、将物理学前沿问题和物理基础知识相结合

  大学物理在启发学生创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塑造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笔者发现,绝大多数院校的大学物理教材都是沿用传统物理学教材的知识体系,力热光电以及原子核物理是主要章节的内容,近代物理和物理前沿相关内容是少之又少,即便出现也是一句话带过。因此,这些内容会让学生觉得物理和现实生活脱节,从而丧失学习物理学的兴趣,更谈不上创新性的培养。但是,往往当教师在课堂或者学术讲座上,讲述一些类似黑洞、百慕大、航天飞机、纳米技术、磁悬浮高速列车等前沿问题的时候,学生是听得最认真并且反馈是最好的。有许多同学在听讲完毕还会追着笔者表示想深入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并有自己的想法与笔者探讨。这些也从反馈的角度再次印证了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将物理学前沿问题和物理基础知识相结合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深远影响。

  因此,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追求讲述完成课本内容就好,应该与时俱进地添加部分当下或者近年来物理学前沿发生和发现的一些重大事件、科研成果和未解之谜,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和创新的兴趣和热情。创新教育势在必行,创新精神和创新素养的培养应该是高校学科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大学物理作为全国大部分院校都要开设的一门基础公共课,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本文提出的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改革思路和方法切实可行,许多兄弟学校同行、本校后续课程老师和广大学生对笔者进行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可见这项改革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篇二、大学物理中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1、实验原理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物理定律和理论的建立离不开大量实验,比如从伽俐略的斜面上小球滑下实验到牛顿运动三定律,从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实验到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创立,都是从反复实验中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出来的,反过来,一个理论的正确与否最终也需要实验来检验。那么,我们怎么样设计一个实验?为什么这么做?这就是实验原理,学生首先需要理解。例如,牛顿环和迈克尔逊干涉两个实验,从干涉图样来看,极其相似,很多同学便混淆不清了,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实验的原理,不明白牛顿环是等厚干涉,而迈克尔逊干涉是等倾干涉,通过教师分别讲解牛顿环和迈克尔逊干涉的实验原理之后,同学们再回到实验中重新认识两种实验现象,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从而可以加深他们对等厚干涉和等倾干涉的认识,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强化他们学以致用的思想观念,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实验方法的选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物理实验中有直读法、比较法、模拟法、放大法、转换变量法、平衡法和干涉法七大类[6],这些方法中都蕴含着一定的物理模型,是非常好的思维训练素材。课堂上,教师除了讲授原理,从原理中提炼出测量方法,并作详细讲解才是更重要的。例如,在“用拉伸法测金属丝的弹性模量”实验中,重点是介绍金属丝在砝码作用下产生的微小伸长量的测量方法,对于数量级达10—4m的长度,用一般测长工具直接测量行不通,怎么办?老师提出一种新的测量方法——光放大法。它是利用在砝码作用下金属丝产生的微小长度变化,来带动光杠杆转过微小角度,然后经过望远镜将此角度的变化转变为反射光线角度的.变化,进而转化成标尺上较大的读数变化,这样,就把不易测量的微小伸长量转换成了用一般方法可测量的量。通过对光放大测量方法的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增加,前人巧妙的构思和无穷的智慧打动了他们,激励他们去勇于探索和开拓创新。

3、实验仪器的使用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物理实验中,对长度、质量、电流、电压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是最基本的实验,学生使用什么实验仪器进行测量才能最准确,是问题所在。近年来,一些高校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7],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测量测狭缝宽度时,有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和读数显微镜四种仪器让学生选择,哪一个更加合适?需要学生对四种测量工具进行比较,探讨不同测量工具的准确度,分析出测量数据位数与测量工具的精确度等级之间的关系。认真筛选之后,最终选择了用读数显微镜去测量,通过这个实验的训练,学生对读数显微镜的结构、测微原理和如何提高其测量精度都有了正确的认识,明白了测量数据不是一个简单的测量结果,而是包含有很多信息,如所使用仪器的精确度、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等,从而能够做到正确读数和正确测量,整个过程对他们的动手能力、判断是非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