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化学论文 > 正文

高中化学论文(集合)(第17页)

本文共计3737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5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有些学生初中时的成绩一直不错,但上了高中之后,随着课程内容难度加深,教材的深度和广度的增强,与初中相比是一个质的飞跃。特别是复杂的高中化学知识内容和结构,让一些目标过高而理解能力和心理素质差的学生不适应,尤其是当自己的成绩大幅度滑落时,便会产生自闭、烦躁、焦虑、郁闷、痛苦等负面情绪,导致了严重的学习心理障碍。

  还有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有不断得到的成功体验决定的。一旦学习上受到一些挫折,学习的兴趣变化逐渐下降。比如在高中化学必修一中“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这一节概念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另一方面,初中对于化学计算接触较少,所以到高中阶段面临计算,便学起来很吃力,这时候若老师不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心理的疏导,学生很可能产生消极,厌烦的情绪。再加上家长的指责,将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情感方面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情绪情感较不稳定,易喜、易怒、易急躁、易冲动。往往一个微笑可以使他们彻夜兴奋,一个小的挫折也可能使他们苦恼不已。这种喜怒无常,如果得不到正确的理解就容易使他们产生压抑、抑郁等心理问题。

3、人际关系方面

  高中生正值青年初期,已经摆脱了初中生的幼稚,逐步走向成熟。他们对人际关系比较敏感,所以人际关系也是高中生面临较多的'一类问题,主要表现为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亲情关系敏感、紧张。高中生心理发展复杂矛盾,他们既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信任与尊重,又总是把老师置于与自己对立的位置,遇到问题极容易产生对抗心理、因此,与教师的关系问题是高中生面临的主要人际关系问题之一。

  其次,处于叛逆期的高中生与父母的关系也不容忽视,有些家庭父母对孩子过分的支配或者过分溺爱,都是促使孩子形成自私、无理、专横、任性、冷淡、幼稚或者懦弱等性格。但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民主型的家庭,孩子与父母保持一种尊重、平等的关系,在一个和睦融洽的环境中成才,会使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高中生除了希望得到老师和父母的尊重与理解外,还希望得到来自同学、朋友的支持与信任,希望有被同学、朋友接纳的归属感。但是由于理解问题不够深刻、思想又不够成熟,很难对事物做出正确的评价,再加上缺乏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容易与同学产生矛盾和争端。

二、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曾说过:“教育离不开感情,感情最能教育人,最能打动人,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离开感情的教育是苍白的、干瘪的教育。感情世界的贫乏,会给国民素质带来严重的损失。其产生的不健康的东西影响很大。”对于出生在现代的青少年来说,注重心理健康,情感培养,以情优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且要重视情感的投入和思想教育的渗透。

1、教师应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对教学主体的心理发生了实际作用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和。营造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它有利于沟通教学信息,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心理相容和情感交流。其次,它有利于克服和消除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疲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就是教师要针对学生看重学习成绩的心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设计一些难度适中、初、高中化学知识结合较为紧密的问题,例如在学习硫以及二氧化硫这一节内容时,不妨先让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碳以及二氧化碳的性质;再如在学习油脂的性质时,可以由氢化油的危害引入,为学生讲述氢化油存在于哪些食物中,并用美国一部纪录片《给我最大号》还警示学生氢化油的对人体的危害,从而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油脂性质的兴趣。布鲁纳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学生在课堂上主体意识的表现,是指学生在课堂认知活动中的主动怀疑、探究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将质疑升华为学生的动机和需求,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批判思维和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比如,在钠与水的反应实验中,教师可从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入手,引导学生对教材实验进行改进,把少量的四氯化碳滴入U型管中,再在U型管的两端滴入有酚酞的硫酸铜与水,然后加入金属钠,点燃会产生气体,这个时候U型管两端产生的现象会完全不同。通过比较分析两个不同实验,对新实验方法进行设计,学生对钠的性质能了解和掌握的更加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化学学习中起到积极作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