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论文(第7页)
本文共计5171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3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第一,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成本以及相关教学条件的限制是团校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首先是人才凝聚能力缺乏;其次是信息、学术水平、研究能力等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如何找到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支撑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中浦院在专职教师有限的情况下,深度挖掘兼职教师资源,把每一种教学方式的长处挖掘出来,根据要求、内容、时间特点确定教学方式,实现多种方式有效组合,值得我们借鉴。
第二,教学方式的提炼、概括与深化。众多的教学方式让我们感到了干部教育的丰富形式。但是这些教学方式需要进行提炼、归纳和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比如,现场教学和专题讲座如何联系?教学场景和实际工作的场景如何转化?现场教学的场景如何延伸到自身工作的实践中去?以“一大”会址为例,有些学员如果是第二次来,震撼可能就没有了。因此,教学方式如何进一步深化和提炼,并将这些好的方法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是我们需要探讨和反思的重要内容。
第三,教学方式与其他各种教学因素的配套。教学方式创新与教学内容、课程开发、班次设置、学员需求、师资队伍建设等因素的关系,及如何相互配套,发挥最大效应,尤其是对于现代干部教育培训来说,青年干部素质的提升不仅发生在课堂之中,学校、社会等方方面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不能把教学方式创新的研究放在孤立的环境下进行,而应当作为一项系统化的研究来展开,真正地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创新教育论文(第7页)5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提供价值导向、激发创新热情、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等优势。而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过于单一的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主体性重视不够等因素使其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建构主义看到了传统灌输式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弊端,努力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有不少借鉴之处。对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师观等进行批判地吸收,能为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开启新的思路。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人才;建构主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功能
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而高等学校是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重要主体。创新是一个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开放系统,高校在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依靠智育,还必须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和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意义,能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价值导向,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和培养,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而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由于理解与认识上的偏差,一些高校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足、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落后。当前不少学校评价学生往往以学习成绩作为主要标准,忽略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学生只专注于专业知识以及与其有直接关系的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不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忽视哲学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和政策法律知识等的学习,造成知识面狭窄,缺少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修养,考虑问题缺乏深度。实际上,全面发展是创新人才培养和成长的基础,在创新人才培养中仅仅注重知识和能力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关注学生创新人格的养成。对于创新型人才来说,不仅需要具备博专结合的知识基础,而且还需要创新精神、积极的人生价值观以及崇高的奉献精神等非智力品格的养成。因此,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忽视人的发展的现象,确立起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新观念,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内在潜能开发与创造力培养方面的功能。
二、建构主义及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契合之处
对于建构主义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心理学家皮亚杰。他经过研究认为,儿童自身知识的习得是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来的。建构主义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具有契合点,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新视角。建构主义研究的兴起就在于看到了传统灌输式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弊端,力图打破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和教师讲授而学生被动接受等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努力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同时,建构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和更好地发挥其创新人才培养功能等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在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大多采取灌输式、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对于有思想、有情感、有需求、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学生的主体性重视不够,把学生看作是单纯的思想道德规范的接受者,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内在潜能的开发,这也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功能的发挥。建构主义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虽然其主要代表人物对于建构主义的认识有所差异,但从他们的研究中依然可以概括出建构主义的核心思想:在学生观上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学习是一个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方法上采用探索法、发现法等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教师角色定位上认为教师应当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支持者、帮助者和引导者。建构主义的这些思想,对于变革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教学模式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