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赵松庭竹笛实际教学理论方法探析(第4页)

本文共计730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5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此外,还有些带有地方特色和戏曲韵味的乐曲,如《三五七》《二凡》《西皮花板》等,这些乐曲在原有南方风格乐曲演奏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乐曲的需要,运用大幅度的气息变化和特殊的演奏手法,渲染出音乐所需要的强烈气氛。南方风格的演奏追求处理细腻、音色甜润、典雅华美,在乐曲中散发出江南文化特有的气息和风韵。

  (二)北方风格的演奏

  北方风格的演奏强调力度,在技巧上以"吐、滑、垛、花"等为常用,乐曲的情绪热烈、奔放、欢快、粗犷,对比明显。他的风格与南方的截然相反,因此每个笛子演奏者都要下一番功夫去研究,特别是南方的演奏者,学习一下北方风格的乐曲,可以拓展视野,增长许多新的知识和技术,从而提高演奏的水平。练习时可以挑选一些自己喜欢的具有代表性的乐曲,如《五梆子》《喜相逢》《荫中鸟》《卖菜》等,通过练习,在掌握北方风格乐曲演奏技巧的同时,要不断思考、研究、总结北派笛乐的特点和风格,细细地分析它与南方风格的区别,尽量做到取长补短、相互促进、融会贯通。赵松庭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打破了守旧的观念,将南北的技巧合理有效地融汇在一起,一曲《早晨》的问世,令世人赞不绝口,将笛子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

  (三)解放思想,博学众长

  在老一辈演奏家中,普遍存在着门派的偏见的问题,学生只能跟自己学,不能再向其他先生求教,否则就是对先生不敬。赵松庭先生在这点上思想解放,他认为每个老师都有局限性,学生学到一定程度就应该放手让其学习更多的风格,能者为师。

  笛子演奏家詹永明师从赵松庭先生时,赵老师建议他到上海跟陆春龄先生、陈重先生学习,并亲笔写信至函两位老先生,在求教期间,詹永明对音色、感觉、音乐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连赵老师本人都出乎意料的惊喜。后来赵老师鼓励学有所成的学生拜访各地名家,并将詹永明、戴亚、王次恒、张维良等推荐到北京继续深造,在京期间,得到了冯子存、刘管乐、曾永清等笛子大师悉心指点。在今天看来,这些中生代的笛子演奏家都具备了扎实的功底,演奏风格南北兼容,并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由于学生们的成功,使业界认可了赵先生的教学,他先后被聘为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专业院校的客席教授,为发现和培养后起之秀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这些演奏家们的成功,固然与自己勤学苦练密不可分,但赵松庭先生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和开明的教学理念是演奏家们通往成功的"启明灯",这一系统的教学体系开创了笛子教学的先河,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他的教学理论一直沿用至今,并通过其弟子不断地继承和发展,目前专业音乐院校以及正规的笛子教学法均以赵松庭先生的笛子教学体系为蓝本,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稍作调整。

  赵松庭先生的教学理论是中国笛子教学史上的里程碑,通过实践证明,这一理论必将促进笛子教学的发展,推动笛子事业向前发展。赵先生的门生遍及大江南北和海内外,他们是其艺术生命的延续,更是传播"浙派"笛艺和中国笛文化的中坚力量,也是承前启后的一代。赵先生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更是笔耕不辍,相继出版了《赵松庭的笛子》《笛艺春秋》《笛子演奏技巧广播讲座》《笛子技巧十讲》等书籍以及教学带,在这个信息化发达的时代,将赵老师的精华通过其学生以及媒体、网络的途径,传到四面八方,使广大吹笛人受益,他的笛子教学法系统、科学、全面,一直沿用至今,对当今的竹笛教学起到纲领性作用,极具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松庭。笛艺春秋[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

  [2]赵松庭。赵松庭的笛子[M]。杭州:东海文艺出版社,1957。

  [3]赵松庭。笛子技巧演奏技巧广播讲座[M]。北京:广播出版社,1983。

  [4]赵松庭。笛子演奏技巧十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5]乔建中。开一代师宗领笛乐风骚———纪念赵松庭先生80诞辰[J]。人民音乐,2003,(1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