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松庭竹笛实际教学理论方法探析(第3页)
本文共计730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5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在单独训练初有成效后,可以将三者综合起来练习。最为有效的要属赵松庭先生编写历音练习和七条音阶练习。
(一)历音练习:
这条历音练习分为三个部分,都由音阶上行和下行组成。第一部分是每个小节单独有规律地练习,每小节的开头用舌头点出音头,随即快速连到指定的音高。第二部分是上下行音阶的连续接力,从低音"sol"开始到高音"la",再从高音"la"开始按照规律连续演奏到低音"sol"。第三部分是前两部分的综合,上半段分类似第一部分,单每小节的最后以吐音收尾,下半段则延续第二部分的规律。这条历音练习是简单的气、指、舌的综合练习,要求音头清晰、吐音短促有力,气息饱满流畅,高低音连接自然顺畅,手指运指灵活、快速、准确,使历音能达到流利、活泼的效果,初步适应气、指、舌三者的配合。
(二)七条音阶练习:
这七条音阶练习(列出前四小节作比较)运用的技法,几乎在所有的曲子中都要用到,因此非常有必要熟练掌握。音阶练习从低音"sol"开始连续级进到高音"la",再从高音"la"开始级进回到低音"sol",演奏时先放慢速度,吹清楚每个音,待熟练后,在演奏清晰的基础上,尽可能加快速度。A条是小连音练习,主要练习气息与手指的配合,每小节换气,音阶之间的连接要通顺。B条要求每一拍中十六分音符的第一、第三个音用轻吐连接到第二、第四个音。
C条要求每一拍中十六分音符的第一、第二个音用连音演奏,第三、第四个音用吐音演奏。D条是三吐的音阶练习;E条是双吐练习,一个双吐音TK演奏同样的两个音,每小节演奏四个音。F条也是双吐练习,一个双吐音TK演奏不同的两个音,要求手指和舌头高度协调。G条是大连音练习,要求音阶级进上行和下行各用一口气。这七条音阶连接涵盖了气与指的练习、气与舌的练习、指与舌的练习以及气、指、舌的综合练习,这七条练习看似简单,实际演奏却要花很多功夫,如果能熟练驾驭,那么演奏好乐曲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此外,赵先生还专门针对单个技巧,如滑音、垛音、气变音、强弱控制、泛音、循环换气等,都编写了相应的练习曲,旨在全面掌握笛子的常用技巧,以备演奏所需。
三、注重风格性乐曲的训练,鼓励学生博采众长
基本训练最终还是要服务于乐曲。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后,就要开始培养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在使用各种技巧时,要根据乐曲的风格,进行分析、鉴别,切忌信手乱用。赵松庭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南方人,从小受南方民间音乐和戏曲的影响较深,对南派风格研究颇深。同时他又求教过北派笛子大师冯子存先生和刘管乐先生,对北方的演奏风格也有研习。赵先生秉承立足于南派,并吸收北派的演奏特点的理念,有的放矢地强调乐曲风格性的把握。
(一)南方风格的演奏
南方风格的乐曲大多旋律优美流畅,反映居住在山清水秀的自然条件下人民的生活。演奏时要注意音色、气息细腻地控制,手指富于弹性,灵活运用南方乐曲常用的"叠、打、赠、颤"等技巧,并要熟练地应用,切忌呆板重复,把这些技巧交叉起来使用,谨记四句顺口溜:
出手常用颤,叠音不过三。间歇可馈赠,同音打来分。
灵活相交叉,仙女来散花。恰到便是好,莫成老油条。
这段顺口溜规定了这些技巧的用法,同时要求这些装饰的音不能胡乱添加,要有个度,只要乐曲听上去符合南方的审美情趣和观念就足矣。
可先从练习昆曲演奏说起。昆曲是一种词牌音乐,旋律和歌词合得非常紧密。一般来说,学吹昆曲,必须先学唱,演奏起来才会有抑扬顿挫的感觉。通过演奏昆曲的片段,掌握词的韵腔,根据词中的顿挫之处用笛子来表达。注意颤音的密度不能太大,叠音、打音运用较广,但要以不同的起点来产生变化,同时要自然的演奏赠音,不能太过。气震音在昆曲演奏中运用较为普遍,气震音幅度较大是昆曲演奏的特色,多用于结束句或半结束句。演奏昆曲时,风门略微偏大,音量相对强一些,要求刚中带柔。
在理解昆曲抑扬顿挫的演奏特点后,通过练习掌握南方风格的装饰技巧。接下来可以多练习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江南丝竹和南方风格乐曲,如《欢乐歌》《行街》《姑苏行》等。演奏此类乐曲更多地要求气息流畅,注重旋律的优美,通过"叠、打、赠、颤"等技巧修饰,使旋律更为华丽、典雅。气震音的幅度相对昆曲而言要平缓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