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松庭竹笛实际教学理论方法探析(第2页)
本文共计730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5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4。姿势正确。
5。找到平吹超吹的不同"口劲"和"风门",控制好高低音的音准、音质。
接着可以练习高低八度之间的音程转换,要把注意力放在音准上,避免低音偏高,高音偏低的毛病。
在巩固长音练习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的加强气息练习,可以通过气震音和气变音的训练贯通气息。气震音是指吹长音时横膈膜控制,使声音产生波动,要求气息均匀、持久,波动要自然,不要断断续续。波动的速度由慢到快的练习,以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振幅的气震音运用到不同风格的乐曲演奏为佳,同时有效地解决气息通顺、流畅等问题。
气变音是指改变用气的强度以及口风的'位置,可使音降低或升高半个音的技术。这种技术多用于调整音的高度、演奏幅度很大的强弱变化音等,它具有不正常和不稳定性,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气息和口风的配合能力。
接下来则是更高阶段的气息控制练习,要求能做到从pp到ff,从ff到pp保持音高不变,强而不噪、弱而不虚,通过"口劲"和"口风的"紧密配合,要做到音量能强能弱、音色不噪不虚、音准不高不低。最后可以练习相对高难度的循环换气,这一技术是从唢呐上借鉴过来的,是指在演奏时通过鼻子吸气同时嘴巴呼气,使声音不间断保持连贯。开始练习时可以先不必在笛子上练,可以鼓腮也可不鼓,做成吹笛子的口型,通过口腔肌肉的收缩使气从口腔内挤出来,逐渐学会在一面向外挤气的同时鼻子吸气,接着向外吐气,使气流不断。在笛子上练习时要保持好口型,做到长吹不断;用"颤音"练习换气,并逐渐在旋律中应用,要求做到呼吸无声响;音高、音色不变,听不出痕迹;不紧张,看不出痕迹;声音要持久。
气息是吹好笛子的根本所在,因此在基础训练时务必强调气息练习的重要性,踏踏实实注重每一个环节,气通则百通。
(三)手指训练
在笛子演奏中,手指的弹性和灵活性是最为基本的。
手指的弹性可以通过颤音练习解决。每日练习颤音十五分钟,要求每个手指都能独立地作弹性跳动;均匀、持久、肌肉放松;速度逐渐加快。通过练习历音练习手指的灵活度,历音即快速的音阶级进,演奏的过程中不能遗漏音符,要做到声音流利,音色统一。待手指具有一定力度和灵活度后,可以开始练习的手指技巧,如"叠、打、赠、颤垛、滑、历"等技巧,练习时手指要反应敏捷,不能拖泥带水,练习颤音时特别强调手指在颤动时要均匀,放松,即能独立颤动,又能多指同颤;练习垛音时,手指要铿锵有力,强调音头的点;练习历音时,要求一音不漏,各音阶之间的距离要均匀,不能有快有慢;练习滑音时,手指要相对弱顺、圆滑,在保证音准的前提下,尽量做夸张,同时还可以结合气息的变化,练习气滑音,这种气与指合作的技巧具有强烈地歌唱性。
(四)舌头训练
舌头训练需要气相辅,气与舌的结合类似提琴的弓法,带有音头的长音类似长弓,单吐类似顿弓,双吐类似跳弓,三吐类似又顿又跳的弓,轻吐类似将乐音分开的弓,花舌类似碎弓。练习吐音时需要腹部的支撑,用气推动舌尖,声音要结实、干脆、清楚;口水不能吐到吹孔上;单吐要练得持久均匀;双吐的舌头动作要灵活,吹高音和吹低音时,舌头位置有所不同,高音舌尖靠外,低音舌尖靠里。三吐是单吐和双吐的叠加,单、双吐练好了,三吐也就自然练成了。吐音先要单个音练习,从低音到高音,再从高音到低音,先从慢速开始练习,待声音达到要求后逐渐加快,同时要持续地吹上几分钟,训练舌头的耐力,注意保持良好的节奏感。花舌是舌头训练中相对较难练习,舌头做打"嘟噜"的动作,它是用气流冲击翘起的舌头,使之滚动产生的碎音效果,吹奏时必须速度、力度均衡、持久。这在北方的乐曲中常用。通过实践发现,如果能够快速高质量地吹好吐音特别是双吐,那么花舌就比较容易吹好。舌头配合气息和手指,在实际演奏中运用较广,许多风格性的曲子都需要灵活运用轻吐、舌点音等,因此,舌头的训练也不容轻视。
二、编写系统的练习曲,"气、指、舌"综合练习
气、指、舌单独训练是基础。赵先生为了更有效地达到训练目的,从简到繁,编写了相应的练习曲。在练气功时,首先要练习平稳的长音音阶,从低到高,再从高到底,注重发音、音准;之后可以通过五声音阶,找准各个音区的出音点;第三,练习高低八度练习曲,通过练习逐渐掌握正确的口劲、口风和风门的位置,使气息基本贯通;最后通过练习较为熟悉的民间小曲,如《小开门》《紫竹调》等乐曲,来巩固气息练习。指和舌的练习也是通过音阶和小曲强化训练,每个手指要求都有良好的弹性和灵敏度,舌头要控制自如,吐音要有颗粒性和质感,花舌均匀、能粗能细,可以根据乐曲具体要求自如地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