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情感教学模式的探析与实践论文
本文共计197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情感教学模式的探析与实践论文
内容摘要:
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情感教学模式的构建,以情知并重为基础,以优化教学为目标。文章着重探析这种教学模式中所包含的课堂教学活动操作程序及课堂教学活动策略,力求按照模式结构中四个环节有步骤地实施教学,使学生达到愿学、要学、乐学、会学四种学习状态,旨在更好地开展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实践。
关键词:
公共音乐课程 情感教学 模式结构 教学实践
一、研究意义
与时俱进的教育理论研究已经深入到了各种课程教学领域,关于教学模式的讨论更是盛况空前。由卢家楣教授提出并以实验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情感教学模式,已在各种课程教学中加以运用并有效解决了“重知轻情”的教育失衡现状。
近年来,不少研究都是从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分析了公共音乐课程教学,但研究构建公共音乐课程教学模式甚少。随着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此类研究已迫在眉睫。笔者结合自己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教学实践,探析音乐情感教学模式中所包含的课堂教学活动操作程序及课堂教学活动策略,力求按照模式结构中四个环节有步骤地实施教学,以期更好地开展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实践。
二、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其功能
教学过程中利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运用文学及体态语言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学生从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使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互融合,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与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感受、表现、创造美的能力,从而达到音乐教学目标。这种教学过程有四个环节:
第一,通过利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运用文学及体态语言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充分激起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使其产生好的学习动机和具体的学习目标,自觉地排除内部和外部的不良因素而愿意学习。
第二,使学生形成自我激励的心理品质,养成积极向上的品格主动地要求学习。
第三,随着学习的深入、情感体验的丰富,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在体验美、享受美的同时培养他们快乐学习的精神。
第四,在快乐学习中促使学生的'音乐能力进一步发展提高。
三、模式的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
(一)课堂教学程序
我们可以把学生的情感活动、认知活动及学习状态表现结合起来,就形成了音乐课堂教学基本实施程序,其结构图如下:
(二)课堂教学策略
1.情感唤起—目标感知—愿学
情感唤起和认知心理准备过程,旨在唤起并启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情感“关注”。教师可利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渲染具有一定力度的情境氛围,如播放影视短片或讲述一段引人入胜的音乐故事,学生可从情境中获得感受从而激起相应的情感,达到情感和认知目标的一致,从而愿意学习。
2.情感激励—定向激趣—要学
情感激励和思维活跃的过程,旨在强化情感,促进学生进入音乐思维活动的兴奋状态,达到师生“情感共鸣”和“知情融合”的理想境界,促使学生养成认真的学习态度主动地学习。
3.情感体验—感知理解—乐学
情感反复体验和知识结构完善的过程,学生通过对音乐知识技能的不断练习、归纳总结,发现并掌握新的音乐知识技能,产生各种情感体验。如在音乐节奏创作训练中显现的表现欲,以及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在体验美、享受美的同时也培养了快乐学习的精神。
4.情感外化—发展创新—会学
情感的发展和认知的情感外化阶段,以创造美为特征,将内在审美情感体验客观化、对象化、形式化。我们通过情感实践运用知识规律,促进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的发展。
四、模式的应用示例
笔者以大学二年级《音乐鉴赏》中的《关于音乐的表现手段——节奏》的课堂教学为例:


论高等院校艺术教育与美学教育论文
“光艺术”在空间艺术设计中的运用论文
“主体化创作”的意义-《电影传奇》的超越及迷茫
谈权利话语与电影Mulan的配音翻译
科技进步与电影艺术的发展与终结
小学生校园足球赛活动总结
高中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影响研究论文
音乐高考特长生声乐教学论文
小提琴学习过程中的节奏训练
地方戏音乐的传承与创新的论文
在音乐中训练孩子节奏感的体会论文
关于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的论文
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情感教学模式的探析与实践论文
如何进行中国本土音乐教育理论的挖掘和建设的论文
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凤阳花鼓的传播与传承新策略论文
《范进中举》自测训练(上)
音乐课题开题报告(通用13篇)
音乐课题开题报告模板
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通用6篇)
机械加工机械振动成因及解决措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