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情感教学模式的探析与实践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197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五、实践结论及评价
(一)教师主导,学生愿学、要学。学生在良好的情感氛围中能轻松愉快地学习,主动参与代替了强制性的教学活动,凸显每一位学生的主体性。
(二)情知并重,学生乐学、会学。情感与认知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情知并重的情感教学实践证明,学习的积极性与创新性可使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三)优化教学,教学质量提高。开展情感教学模式实践使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和基本的音乐技能有较大的提高。近年来学生对这门公共音乐课程的教学评价极高,已成为全校艺术选修课程中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可见,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情感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音乐艺术素质和教学质量是积极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2]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原理的实践与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兰辛.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学[J].科技信息,2007:135.


论高等院校艺术教育与美学教育论文
“光艺术”在空间艺术设计中的运用论文
“主体化创作”的意义-《电影传奇》的超越及迷茫
谈权利话语与电影Mulan的配音翻译
科技进步与电影艺术的发展与终结
小学生校园足球赛活动总结
高中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影响研究论文
音乐高考特长生声乐教学论文
小提琴学习过程中的节奏训练
地方戏音乐的传承与创新的论文
在音乐中训练孩子节奏感的体会论文
关于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的论文
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情感教学模式的探析与实践论文(第2页)
如何进行中国本土音乐教育理论的挖掘和建设的论文
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凤阳花鼓的传播与传承新策略论文
《范进中举》自测训练(上)
音乐课题开题报告(通用13篇)
音乐课题开题报告模板
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通用6篇)
机械加工机械振动成因及解决措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