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现代汉语语法艺术研究

本文共计481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现代汉语语法艺术研究

现代汉语语法艺术研究

现代汉语语法艺术研究

  摘要:近两年来,现代汉语语法已经成为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出现的形式学派、功能学派和认知学派的语言理论在国内语法界得到了广发的赞同,逐渐使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走向成熟的阶段。

  笔者通过自己多年对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经验,概括地论述了现今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语法范畴语法关系语法单位语法观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兴起,主要是由于上个世纪初白话文在教育界的不断普及,并且白话文逐渐成为通用语言。

  八十多年过去了,现代汉语语法学者们仍然在不断的努力探索着适合于汉语的分析方法,通过借鉴国外的语法理论和依据,来推动语言研究的进程。

  从而使现代汉语的语法研究视野广阔,研究理论新颖、研究成果逐渐增多,研究方法呈多元化的趋势发展。

  1现代汉语语法的样式

  在现代汉语中,语法一般是按照句子的成分来安排顺序(主语、谓语、宾语),并且规定名词后面是定语,动词、形容词在状语后面,补语则在谓语的后面。

  在书面语言中,定语的标志是“的”,而状语的标志是“地”,补语的标志是“得”,他们三个都在定、状、补得后面,在口语上三个字的发音没区别。

  在现代汉语中,补语与其他语言都不同,它主要是通过对谓语动词谓语形容词、甚至对句子的主语,宾语等作出进一步的描述,起到核心表述的作用。

  这一表现形式被语言学者归纳为现代汉语的“时序性原则”从而解释谓词性定语、谓词性状语、连谓句中谓词的排列顺序。

  2语法范畴的研究

  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学者们一直关注着语法范畴的确立问题,要确立语法范畴就必须对“词类”进行不断的探究。

  在五十年代时,研究汉语语法的学者们对词类的区分问题进行了讨论,都纷纷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有持意义标准的、持形态标准的、持广义形态标准的以及持功能标准的,但最终以“结构关系”作为主流的认识。

  吕叔湘明确提出“结构关系指一个词的全面的、可能有的结构关系,

  不是指它进入句子以后实现出来的一种结构关系”,这使随后所产生的“分布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1956年的《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中,朱德熙明确的指出了分布原则在词类区分上面的作用,提出了在语法功能中,词类的划分需要根据功能来划分,而不是根据意义划分的重要依据,这在一定的程度上说明了汉语语法学者在语法理论上的进一步认识。

  到了九十年代,汉语语法学者不再只局限于从结构的角度去划类,而是将汉语研究置身于世界语言的变异范围内,并且用综合式的观点对语法范畴和语法关系作出更深层次的研究,以达到对汉语事实的了解。

  跨语言的研究表明,名词和动词这两种存在于所有语言中的语法范畴,其实质是人们对现实世界中处在空间关系中的事物和处在时间关系中的事件这二者在语言中的表现,语法系统中各主要词类的种种句法表现都与这种基本认识和基于这种认识的表达动机有关。

  汉语语法学者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得出了基于原型的词类范畴观,揭示出一系列关于词类系统的语法事实。

  3对语法关系的研究

  在早期,汉语的语法学者遇到如何确定汉语的主语和宾语的难题,然而只有首先寻求语义途径。

  例如在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中就是用“主语”“述语”来分析句子的结构和词语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使句子的结构脱节,还会造成语义关系混乱的现象,因为它完全没有顾及到形式和语义等方面的问题。

  早前,丁声树通过系统运行来确立主宾语的著作《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彻底的分析了这种方法,并指出分析的方法不仅局限于词序,而是应正确区分主谓结构和述宾结构的实质性问题。

  同时,在现代汉语语法中,有些学者却坚持以语义的角度去理解语法关系,例如李临定在《现代汉语句型》一书中,所提出的使用“名施”“名受”等概念描写汉语句型的理论,只是单纯的想从结构角度和语义角度去分析汉语的句法特点是难以全面揭示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