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艺术研究(第3页)
本文共计481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5.1形式学派、功能学派和认知学派的互补
从这三种研究方法来看,形式主义语法起着引导的作用,引导着理论和方法的引进,认知语法则是处理和完善理论介绍和方法引进的阶段,最后功能学派则是发挥作用最明显的阶段。
我们可以看出,在现代汉语的研究中,有些文章必须结合汉语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有些则需要借鉴国外的理论知识,有些着需要一一对照来进行比较,有些文章则是引用别人的观点和理论,甚至有些文章一整篇都看不到一点汉语的韵味。
5.2对新理论思想和方法的探索
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范畴内,加强认知领域的研究和探索是当今语法研究的首要任务,要不断的创新出新的理论依据,打破以往结构主义语法的理论基础,要重点发挥动态语言的优势,使动静相结合,从而开拓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新局面,
5.3加强比较研究
如今,把现代汉语放在人类语言的大背景中去研究,从而打破了共识和历时之间的界限,例如在现代汉语可以和古代汉语相比较,近代汉语和方言也可以运用到现代汉语的研究中来,这就可以从一定的角度去发现汉语语法的整体面貌。
如有人从历时和共时角度考察了“行为动词+得/不+可能补语”,认为这种结构是一个词。
“得”和“不”是中缀.因而可能补语前不能加修饰语。
5.4动静相结合
现代汉语语法在研究的过程中以句法和语义为基础,使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来更深层次对现代汉语语法进行研究,从而找出语用形式下句法和语义之间的对应关系,为语用因素造成的变化找出合理的解释。
如定中复合词的接受程度受韵律的影响受制于语义和语用,使施事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用因素。
5.5扎实的理论依据
用来解释以前无法解释的语言现象主要依靠:标记理论、典型范畴理论、语义特征理论等形式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理论,就如在现代汉语语法中规定的,当单个名词做状语的时候,就必须仅靠动词,然而如果离开动词,就必须加入介词或者方位词等等。
5.6强化应用研究
继续强化了应用研究现代汉语语法,不仅为汉语教学提供了服务,而且为中文信息处理和一些有实用价值的边缘学科服务。
然而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特别是在高校语法教材里,对于现代汉语课程中传统语法的一些概念、术语以及某些分析方法仍然在广泛地运用,随着现在科学的发展,大量新的较成熟的语法研究成果还没有及时地吸收到高校教材中来,这造成高校学生无法在现代汉语语法的学习中吸收到新知识。
6总结,
目前,在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中,存在多种学说并存的现象,使得语法界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所以我们必须继续保持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趋势,不断借鉴国外语法学理论对汉语语法进行研究,在借鉴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汉语与西方语言的共性和个性,任何一种有影响的语法学说都有其合理的地方。
借鉴时要取其精华,剔除其不符汉语实际的部分。
并且在理论和方法上不断创新,从而建立一套适合汉语特点的语法学体系。
参考文献:
[1]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朱德熙.语法答问[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4]沈家煊.语法研究的分析和综合[J] 外语教学研究,1995,(2):14一19
[5]沈家煊.“在”字句和“给”字句[J] 中国语文,1999,(2):38~43
[6]阎仲笙・现代汉语[M]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1988
[7]邢福义・现代汉语(修订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8]徐杰.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J] 当代语言学,1999,(1):9~15
[9]吴福祥.汉语语法化演变的几个类型学特征[J].中国语文,20o5,(6)46-48.
[10]黄伯荣,廖序东 现代汉语教学说明与自学参考(增订三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