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第5页)

本文共计1306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然而,经过对小说的解构式阅读,可以清楚地看到,文本在这些对立上所存在的矛盾和差异,暴露出作者对他所抨击的对象既厌恶又迷恋的矛盾态度,从而削弱了小说对美国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力度。

  罗伯特亚当斯曾在《纽约评论》中对菲茨杰拉德作出了如下耐人寻味的评语:“菲茨杰拉德为什么能使人如此着迷?看来重要的一点是,他的写作与他本人的生活是分不开的。”①菲茨杰拉德的一生充满了矛盾。

  他虽然清醒地认识到美国“爵士时代”繁荣的外表下的精神危机和道德沉沦以及金钱对人性的腐蚀作用,但自己却置身于享乐的世界,追名逐利,因疯狂纵乐、花天酒地、挥金如土而遐迩闻名,享有“菲茨杰拉德传奇”之称。

  实际上,在他生前,这种传奇比他的创作更吸引人们的兴趣。

  他对腐朽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态度贯穿于他的大部分作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了不起的盖茨比》。

  《了不起的盖茨比》(以下简称《盖茨比》)自1925年问世迄今已80余年了,但人们对这薄薄的一本书的研究和评论从来没有中断过,可谓说不完,道不尽。

  究其原因,恐怕主要是因为文本的内在矛盾和差异破坏了整体性,使任何试图揭示作品单一的最终意义的解读难以令人满意。

  巴特和德里达所代表的解构主义,力图超越柏拉图以来西方的形而上学传统,超越结构主义对文本的结构中心与共时性研究的偏执,亦为解读《盖茨比》这样的作品提供了新颖而有效的方法,因为“解构主义者阅读的是叙事中的矛盾,其目的在于保留这种矛盾,而不是将叙事简化为一种稳定而唯一的结构或意义”②。

  美国解构主义批评家芭芭拉约翰森指出:“解构不是‘破坏’的同义词。

  事实上,解构更接近于‘解析’(analysis)一词的原意……文本的解构性不是由随便怀疑或任意颠倒来进行的,而是由认真梳理文本内部的意指过程中势不两立的力量而产生的。

  如果在解构性阅读中破坏了什么,那不是文本的问题,而是一种表示方式超过另一种表示方式,并明显地占据主导地位的缘故。解构性阅读是一种从文本自身中分析其差异特征的阅读方法。”③文学文本中的差异往往表现为其意识形态框架的局限性和由此产生的自相矛盾之处。

  为了发现这个意识形态框架,了解它的局限性,解构式阅读在文本中寻找同主题相冲突的意义,集中于文本似乎没有意识到的自相矛盾之处。

  行之有效的第一步通常是发现文本中构建主题的二元对立。

  二元对立是一种等级体系,其中对立之一方对另一方拥有特权,因此,发现这种二元对立并确认对立的哪一方占有优越的地位就可以发现作品所宣扬的意识形态。

  解构主义解读会进而显示出文本包含着相反的暗示,从而推翻这种等级。

  用这种方法解读《盖茨比》可以清楚地看到,文本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被文本自身所暴露出的矛盾所削弱。

  毫无疑问,《盖茨比》的创作宗旨是批判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价值观念。

  小说中美国价值观念的颓败表现为沃尔夫山姆的为非作歹、黛西的浅薄虚假、汤姆的背信弃义、乔丹的玩世不恭、梅特尔的粗俗鄙陋、参加盖茨比宴会的宾客的自私轻浮。

  这是一个空虚的世界,物欲横流、享乐至上、冷酷无情、庸俗粗鄙。

  小说中的一个重要场景灰土谷可谓是这个世界精神贫瘠的隐喻,象征着T.S.艾略特所谓的现代精神“荒原”。

  《盖茨比》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主要基于三个相互密切联系的二元对立,即过去/现在、天真/堕落、西部/东部。

  小说具有浓厚的抚昔怀旧的情调,以今昔对比凸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十年中美国的堕落。

  书中有很多追忆过去的段落与对美国20年代的描绘并置,使人想起纯朴宜人、田园诗般的过去,提醒人们美国失去的是什么。

  其中最精彩的一段出现在小说将近结束时。

  此时故事叙述者尼克卡拉韦由于他在东部的经历而大失所望,不禁回忆起他在威斯康星州度过的青少年时代。

  他想起了那时的风俗传统,不变的生活方式以及亲密的人际关系,从而更清楚地认识到东部生活的和怪诞。④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