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蕴涵与句义分析

本文共计789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7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蕴涵与句义分析

  【摘要】 本文尝试引鉴逻辑的蕴涵理论对汉语的语句语义进行探讨分析。语义蕴涵主要是解释蕴涵,

  解释蕴涵完全抛开表层形式,只凭对语句语义的理解而进行。运用解释蕴涵可以作语义鉴别和语义比较。语

  义鉴别是对单个语句的语义性质进行认定,可将语句区分为单义句、歧义句、重复句、矛盾句等;语义比较

  是对多个语句间的语义关系进行认定,可将语义关系区分为同义关系、矛盾关系、对立关系等。

  【关键词】 语义蕴涵 虚指蕴涵 解释蕴涵 单义句 歧义句 重复句矛盾句 同义关系 矛盾关系

  对立关系

  * * *

  运用现代语义理论对汉语语义进行分析是个新课题。

  以语义场理论为代表的结构语义学派于30年代出现,是现代语义学兴起的标志,但是无论德国的特里

  尔(J·Trier)还是英国的乌尔曼(S·Ullmann),他们的语义研究都只是限制在词(或小于词)一级上进

  行。直到60年代卡兹(J·Katz)、福德(J·Fodor)创立“解释语义学”和莱可夫(G·Lakoff)、麦考

  莱(J·McCawley)创立“生成语义学”,现代语义学才开始了语句语义的全面研究。

  现代语义理论引进我国始于80年代,近些年来已由“介绍”渐进到了“引用”,探索以现代语义学的

  观点和方法研究汉语,已现蓬勃态势。特里尔的语义场及义素分析理论,已被引入汉语教材,成为了词义理

  论教学的一部分。

  对汉语语句语义的探讨则还远远不够。

  现代语义学的诞生是语言理论与逻辑理论“联姻”的结果,对语词语义、语句语义的解释、分析都大量

  引用了现代逻辑的方法和模型。“蕴涵”(entailment)便是被引用来对语句语义进行分析的一种逻辑方法

  。

  本文尝试引鉴蕴涵理论,对汉语的语句语义进行探讨分析。

  一、语义蕴涵

  对自然语言语义进行“蕴涵”分析,不能直接套用逻辑蕴涵,逻辑蕴涵是建立在真值理论基础上的。“

  蕴涵,即‘p蕴涵q’,或‘如果p那么q’。其意义是‘如果p不是假的,则q是真的’或‘或者p是假

  的,或者q是真的’。”[①]这就是逻辑上所称的“实质蕴涵”,由此可以引出“假命题蕴涵一切真命题

  ,真命题为一切命题所蕴涵”这一“蕴涵怪论”。这里说的“真”、“假”并非语句所陈述的事实上的真假

  ,它与自然语言的语义并无直接联系,因而是不可理解的,这种蕴涵理论当然也就不可能被引用来进行语义

  分析。

  “蕴涵”最基本、最简单的关系是“p真必然q真”,避开抽象的纯真值解释,将“真”、“假”理解

  为直观的事实反映,即语句的具体内容,“蕴涵”也就可以应用于语义分析了。

  为与逻辑学中的“实质蕴涵”相区别,拟将语义间的蕴涵关系称为“语义蕴涵”。

  语句是事实情况的反映,语句语义实际就是关于事物情况的各种“信息”。

  “当语句‘p’在语义学上蕴涵语句‘q’时,语句‘p’所传递的信息包含着语句‘q’所传递的信

  息。”[②]

  这是对语义蕴涵最简明的阐述。p的信息包含着q的信息,p如果是真的,q也就必然是真的,“p真

  必然q真”的蕴涵关系自可成立。

  设语句p为“王前是翻译家”,语句q为“王前懂外语”,显然,p的信息包含着q的全部信息,而且

  p语句是真的,q语句必然也是真的,这就可以说,在语义上,语句p对语句q有蕴涵关系,或者说语句p

  蕴涵语句q。

  “一句陈述句的蕴涵命题就是离开任何语境可以从句子本身推理出来的那些命题;只要那个句子本身表

  达一个真实的判断,其蕴涵命题必定真实。”[③]

  从这一阐述中,可以析出语义蕴涵应具有的条件:

  (一)离开具体的语境,在同一个可能世界中进行讨论,即排除语境因素,独立分析语义,不涉及语用

  问题。

阅读全文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