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涵与句义分析(第4页)
本文共计789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7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因此可说源语句S是个歧义句。
歧义句的语义有如下特征:任一个语句组(A或B组)中引入另一组所含异己语句的否定式后,非但不
会出现矛盾,反而能组合成更为完整、更为明确的语义。
如A组S2的否定式为“哥哥不是刚刚返回北京”,试将其引入B组:
B—S1:小王有个哥哥。
B—S2:小王刚刚返回北京。
A—S2哥哥不是刚刚返回北京。
B—S3:我们见到了哥哥。
新组成的这组语句,不但可以进行组合,组合后反而避免了歧义现象。
同理,B组中S2的否定式引入A组是如此。
3.重复句
一个语句蕴涵着语义同一的语句,此句为重复句。
源语句S:处女之作《泪痕》是小李发表的第一部作品。
蕴涵语句:
S1:小李写了一部《泪痕》。
S2:《泪痕》是处女之作。
S3:《泪痕》是发表的第一部作品。
显然,S2与S3的语义是同一的。
重复句大都是由于句中含有语义同一的语词所造成,如“处女之作”与“第一部作品”。
这里说的“同一”是指语义同一,即概念同一,并非语词形式同一,形式同一,语义未必同一。
源语句S:那个老运动员很老。
蕴涵语句:
S1:那是个运动员。
S2:他是老运动员。
S3:他很老。
这组蕴涵语句中,S2与S3都用了“老”这一语词,但语义并不同一。S2中的“老”是时间久长,
S3中的“老”是年岁高迈,因此源语句S不为重复句。
4.矛盾句
一个语句蕴涵着语义不可共存的语句,此句为矛盾句。
源语句S: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历来是统一的,分裂只是暂时的。
蕴涵语句:
S1: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S2:我国历来是统一的。
S3:我国曾有过分裂。
显然,S2(历来是统一的)与S3(并非历来是统一的)是不可共存的。
“悖论”是一种特殊的矛盾句。此类语句包含有“预设语义”,“预设”的语义与“显现”的语义形成
自我否定,因此“悖论”的矛盾语义是极其隐含的,运用解释蕴涵进行分析可以将其揭示出来。
源语句S:真实的判断是不存在的。
蕴涵语句:
S1:真实判断不存在。
S2:存在着一个真实判断(该判断)。
S2是言者默认的预设语义,S1是语句所显现的语义,两者不可共存。
五、语义比较
通过对不同语句的语义进行对比分析,以认定它们之间的语义关系,为语义比较。
大量的语句都是各自独立的,它们的语义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这些语句可称为“独立句”,这里不予
讨论。
语句间的语义关系区分,有同义关系、矛盾关系、对立关系等。
1.同义关系
两个语句所蕴涵的语句完全相同,这两个语句为同义关系。
同义关系所传递的信息是等量的。
源语句:
A—S:中国队又一次荣获冠军。
B—S:中国队再次夺魁。
C—S:中国队卫冕成功。
上列三个语句都蕴涵着下列语句:
S1:中国队曾获得第一。
S2:中国队本次又获第一。
此类同义关系的形成原因是含有同义语词,因此它们的表层结构也大都无异,这是“同构”的同义关系
。
同义关系大都不是同构的,比如由核心句经“移动转换”而生成的转换句,表层结构就是不同的。
源语句:
A—S:秦国灭了赵国。
B—S:秦国把赵国灭了。
C—S:赵国被秦国灭了。
蕴涵语句:
S1:秦国曾与赵国交战。
S2:秦国胜利了。
S3:赵国失败了。
S4:赵国已不存在。
由“省略转换”生成的转换句,不但表层结构缩减,语义也有所省略,蕴涵语句的语义有了差异,不能
认为是同义关系。
源语句:
A—S:赵国被秦国灭了。


精益制造理论及其在大型航空制造企业中的推进研究
词性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MBA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格式模板
内训师队伍加强建设策略
HR提高员工队伍稳定性的小诀窍
发展建材企业物流工程的对策分析
童装市场分析及营销策略
质量稳定建筑给水论文
浅谈幼儿教师音乐教学技能教学现状与提升策略
音乐教案-牧童短笛-教案
音乐课堂中的语言艺术论文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创新论文
论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音乐教育中的运用论文
音乐教青论文选题的意义与方法艺术论文
网络虚拟财产属性分析
蕴涵与句义分析(第4页)
认识“业务分析”
贺伯特·博德对西方思想的阐述
浅谈信息时代网络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影响
信息网络时代学刊编辑的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