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音乐 > 正文

少儿声乐教学和学习的原则

本文共计687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少儿声乐教学和学习的原则

  本文从少儿声乐教学和唱歌学习两个方面为大家传授少儿声乐学习的辅导方法,希望可以为各位老师和家长提供帮助。

少儿声乐教学和学习的原则

一、中小学唱歌教学的一般原则

(一)艺术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艺术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是唱歌教学的方向性原则。

  就作品而言,艺术性主要表现在形式上,而思想性主要表现在内容方面。就教学过程而言,艺术性主要表现在技能、技巧和歌曲的呈现要求方面,而思想性则主要表现在通过教学的过程而渗透做人做事的道理和基本原则。艺术性和思想性,我们不能偏废一方。单纯追求某一方面的效果是不会成功的。音乐作品的艺术性是通过它的音乐艺术形象来体现的,而音乐作品又必须包含深刻的思想,才会具有感染力,具有教育意义,才会深入人心,才会形成共鸣,才会产生美感,才会有积极的意义。

  贯彻这一原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选择合适的曲目。没有合适的教学材料,就没有合适的载体,有效地进行唱歌课教学的基本条件就是选材得当。教师在钻研教材和分析作品时,要充分揭示作品中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对学生音乐才能的培养,也要注重分析歌曲的内容、性质和音乐表现手段,通过不断地感受、理解和有感情的演唱,才会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关的艺术表现要求的教学,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道德感和责任心。

  3、在唱歌的过程中,还应重视发展学生的审美感情和想象力。所谓审美感情就是把人们生活中的感情与艺术作品中所反映的感情互相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体验,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通过对艺术形象和音乐表现手段的理解来逐步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4、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所谓审美即对作品的认识和态度。正确的审美观是在系统的教学中逐渐形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渗透正确的审美标准,更好地让那些思想性、艺术性高度统一的作品去影响学生的审美情趣。

  5、提高音乐教师自身的素养,教师的审美观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审美观,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科学性、系统性原则

  唱歌教学,有它自身的规律,有它固有的知识体系。歌唱有它科学的发声方法,也有符合科学原理的技能技巧。获取这些方法、技能和技巧,也只有通过正确科学的训练方法方能奏效。学习歌唱,看似简单,但实际上要掌握演唱技能是非常困难的。许多出色的歌唱家都经历过多年艰苦卓绝的训练,甚至活到老、练到老,对于一般人来说,要想获得良好的歌唱状态,绝非一日之功,它比掌握一两门器乐演奏技术要困难得多,所以科学的训练方法,对于唱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其教学过程自然重视遵守科学性、系统性原则。

  贯彻这一原则我们应做到如下几点:

  1、必须遵照教育部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中关于唱歌教学的要求和进度行事。离开了《音乐课程标准》,我们的教学可能会失去方向性、目标性,就会脱离教学的基本要求。无方向、无目标的教学,也就谈不上科学性、系统性了。

  2、科学正确的发声方法涉及生理学、解剖学、物理声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按照科学规律办事,科学地合理地进行发声训练。

  3、在有关概念、定义、知识、原理等的讲解时,除了做到准确无误外,还应搞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照顾到知识的系统性。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发声技巧,所作的比喻、类比必须恰当,要做到科学、严谨。

(三)循序渐进原则

  同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一样,唱歌教学亦应当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循序渐进。无论是歌曲难度的把握、作品大小的选择,还是技能技巧的训练,都必须坚持这一原则。

  贯彻这一原则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关于歌曲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嗓音条件、歌唱能力,尤其要参照学生的学习进程而定。但现在可供选择的教材很多,编写人员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有的教材的编写对一些原则性考虑不够,教材的安排上多有考虑不周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的任课老师根据实际情况作合理的调整。即使那些较好的教材,其选择的歌曲在时代性,地域性方面也不全然符合当时当地的教学要求,也需要我们的老师做出取舍和补充。

阅读全文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