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声乐教学和学习的原则(第4页)
本文共计687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3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二、特殊原则
(一)嗓音保护原则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嗓子都很稚嫩,特别是中学阶段多数学生都处于变声期,嗓音难听,音域变窄,唱歌时爱喊唱,这样容易坏嗓子。所以,珍惜嗓子、保护嗓子是中学唱歌教学过程必须坚持的原则。
保护嗓音,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嗓音情况选择音域适合的歌曲,以避免学生不当用嗓或过度用嗓;二是一旦发现学生的嗓子不舒服、有毛病,一定让其休息。所谓的“带病坚持”,“带伤坚持”是万万不可取的。
保护嗓音的意义还在于保护学生唱歌的积极性。如果不能很好地保护嗓子,一旦造成损害,虽不是长久的生活上的损害,但对学生学习歌唱的兴趣却可能是长久的损害,这是我们必须引起重视的。
(二)愉悦原则
音乐作为人类重要的精神食粮,审美愉悦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正是因为音乐具有愉悦性,人们才有可能在心情舒畅的前提下主动参与音乐审美活动。保护学生的良好心境。让学生陶醉于所学的歌曲之中,以愉悦的心情去唱好歌,是唱歌教学获得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
唱歌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是一种乐于参与的娱乐活动。如果我们把唱歌课上得大家都没有了一个好心情,唱歌学习似乎就会变成一种“任务”,既然是“任务”,学习起来就存在被动性,就有可能应付,效率自然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让唱歌学习失去其意义,使我们的唱歌教学迷失方向。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唱歌教学的愉悦性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当学生处于愉悦状态的时候,最有利于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如果学习有乐,必然会乐于学习。学习有乐,这是唱歌教学的优势所在,这也就是所谓“乐(音乐)即乐(快乐)”的道理。音乐导师有责任让这一优势发扬光大。
(三)参与原则
参与原则就是要在唱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当创设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到歌唱的活动中来,从而使他们获得审美体验。
“参与性”本身也是唱歌课的特征之一,可以说,没有学生参与就没有唱歌课,我们要做的是怎样提高参与的质量,怎样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因此,贯彻参与性原则,首先是要让学生对唱歌课的内容真正感兴趣。第二,难度要适中,不能太容易,否则学生会觉得缺乏挑战性;但又不能太难,否则学生又没有成就感;三是设置足够的兴奋点,使学生自始自终保持高昂的兴致。
上述教学原则是相互关联的整体。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唱歌教学的方法
视唱教学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演唱实践活动中学习。
乐谱是记录音乐的符号,没有乐谱,就无法记录稍纵即逝的音乐,也无法传承音乐文化,更无法进行交流和传播。因此,学生识读乐谱,是掌握音乐学习、传播、传承、交流的工具和手段,是必要的。也正因为如此,《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并提出了不同学段,不同年级“识读乐谱”的具体要求。但在教学实践当中,我们常常看到一部分教师仍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观念,把视唱教学置于唱歌教学的中心地位。唱歌课一开始就把歌曲当中的节奏,旋律难点片断挑选出来,重点反复练习,这些片段脱离了作品的旋律、情感,既无情感、又无美感,极大的破坏了音乐作品的完整性,艺术性,也伤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味同嚼蜡,哈欠连天。还有一部分教师,懂得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回避直接视唱练习,煞费苦心,拐弯抹角,“枝子花、茉莉花”一大堆,就是不敢让学生唱谱,这种教法又会导致另一个极端:即学生不用费脑筋识读乐谱,玩得很高兴,但几年下来,仍不具备起码的识读乐谱能力。以上两种教法和观念前者要求高,后者要求过低,都不能达到《标准》要求。这就提出了如何在歌唱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度训练学生识读乐谱技能的问题。教师要注意以生动优美的歌曲为载体,以体验,感知鉴赏、审美音乐为核心;以歌唱为手段,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来进行课堂唱歌教学。只有理念正确,方法得当,才能达到唱歌教学的目的。


经济管理创新研究论文
化学分析仪器在环保水质检测方面的应用
分析化学在陶瓷原材料检测方面的应用及举例
秦腔的来源和发展
HACMP的历史和发展
象棋的变化和发展
试析我国内衣的发展趋势毕业论文
EDA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IP在EDA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中的意义
探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论文
EDA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电子采购的应用和发展
工程施工中材料价格风险的控制与管理论文
浅谈塑木材料在园林景观工程中的应用的论文
相变材料对轻质建筑室内热环境的改善论文
材料语言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材料成本优化研究论文
浅析影视动画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研究论文
高分子材料简历模板
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