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分析英汉被动句的语用特征及翻译策略(第4页)

本文共计676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通过分析示例语篇, 描述内容主要集中在“PCS”上, 例句主语“Fishing effort”和“CPUE”是和段落主题不一致的, 这种情况下若翻译为主动句, 选择“boat directory telephone surveys”和“access-point intercept surveys and atsea sampling”做主语, 翻译为“船只名录电话调查确定捕鱼努力量, 访问点拦截调查和海上采样确定CPUE”就会和语篇主题“租船合同调查”相冲突, 导致段落主题不清晰。

  可以考虑译为被动句。直接将“is determined from”译为被确定, 并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因此可以通过调整句式结构, 译为意义被动句, 译为“由……组成”, 使译文更贴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二) 语义重心

  对于被动句的翻译, 也会涉及语义重心的问题。英语表达中习惯使用被动句式, 而汉语表达习惯使用主动句, 把人做主语。从汉语表达习惯来说, “被……”在句子中一般都会成为强调的部分, 即为语义重心, 使用“被……”描述的事情往往具有负面色彩的[4]。当动作的执行者和承受者比较明确, 并且动作的执行者是人的被动句型中, 只要把握“英语重心在前, 汉语重心在后”的原则, 翻译时不刻意增加语义重心, 语义也不会变化。

  五、结论

  无论是将英语被动句译为汉语主动句还是被动句, 都是停留在基本翻译操作上面的思考。更多的时候, 需要综合考量整个语篇的主题, 原文主语以及语义重心, 从整个语篇的角度, 选择翻译策略。在翻译过程中, 要准确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 给予译文对应信息同等价值。

阅读全文